<
>

苗兆光:华为经验的精髓所在、可学与不可学

2018-04-22 19:41:23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王振洲

二、企业必须遵循企业之道。企业有自己的规律,任正非说:思想权和文化权是企业最大的管理权,它实质是假设权,这个权力必须掌握在企业手中。任正非这些年一直在往后退,他不管具体经营的事情,不见客户,他只管重大战略决策和文化。到现在,他连战略也不管了,由董事会去管,董事会下面有三个轮值CEO在管,他只管思想和文化。思想权是在他手里的。我研究对比过华为高管的一些讲话,很多高管的讲话是不允许随意传播的,最终的价值观、转型方向的发布权在任正非手里。

企业之道到底是什么?任正非说:

1. 企业必须遵循天道。什么是天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界的规律就是如此,不适应外部的环境,你就会灭亡。企业也一样,所以企业必须根据外部环境不断变化,必须把市场的压力无依赖地传递给内部的每一个员工,这一句是华为《基本法》的原话。这就是企业的天道。恐龙灭了,人会不会灭,组织会不会灭?很多企业瓦解了,就是因为不能适应外部的要求。人活着,有口饭吃就能维持,可是企业如果一天不能满足外部的需求,它就活不下去,这就是企业的天道。从诞生的那一天起,企业的生存就依赖于外部的需要,有人需要你,你才能活下去,这就是企业的生存发展之道。没人需要你,你就完了,有人做得比你好,你就危险,迟早也要完,这就是天道。

2. 接着任正非讲到第二点,就是人道。人是自利的,之所以走到一起来做企业,出发点是为了谋利,这是不可回避的,任正非说话向来是很坦白的,他不装,所以大家都能听进去。他说,无论是命运共同体还是事业共同体,首先是利益共同体,如果没有利益共同体,前两者都不会存在。利益的本质是生存的空间和机会,因为人是自利的,所以企业必须约束员工,员工不能把自己的私利放在企业之上。所以任正非说,信任与不信任,要以约束为基础。为什么华为提“以奋斗者为本”,而不能提“以人为本”?如果以人为本,企业就无法满足外部的要求。

3. 任正非说的第三点是商道。企业的生存基础是创造顾客,有人需要你,你才有谋利和发展的机会,经营就是为了顾客的利益去调配资源。

以上这三点是华为价值观的基本前提,就是任正非说的假设权的前提。

综前所述,企业的价值观内生于企业的业务,价值观是由企业的业务衍生出来的。有人说企业文化是老板文化,任正非从来不同意这个说法。以我们这个行业做个例子,我是做管理顾问的,如果我要从事这个行业,不管我愿意不愿意,第一,我要把经常出差当作我的生活方式,我必须适应这样的工作节奏。其次,我必须把愿意与他人沟通当作价值观。第三,我知识的更新必须快,如果我的知识储备不够用,企业问到什么我不知道,他对我就没兴趣了。这三点是我必须做到的,是我的职业底线,是我从业的价值观。这样的价值观当然不是天生的,它是行业和业务的需求,是外部客户对咨询师的要求。

2011年日本发生了福岛核辐射,孙亚芳跑到日本去慰问员工,在非洲还有几个国家发生了战争,任正非去了非洲,和员工在一起。有一些员工家属要求与任正非对话,要求公司调整政策,把员工从上述危险区域撤回来。让员工冒着生命危险去工作,哪个老板也不愿背这样的罪名吧?可能一般情况下,很多老板就妥协了。任正非当年的一个讲话中,他是这样回复的:我们是做通信设备供应的,我们服务的价值在哪里?首先是全程全网,网络上人越多,越有价值,电信企业就越有竞争力。因为这个行业特点,所以我们必须扩张,尽可能覆盖更多的区域,无人区也要去覆盖。我们行业的第二个特点是越在危险的时候,客户越需要我们。发生核泄漏了,当地政府正忙于指挥救灾,事故多发,电信设施越发显得重要,如果我们撤了,他们怎么办?非洲发生战争了,如果我们撤了,政府军在前线正开火呢,战地的通讯联络怎么办?任正非举了当年安哥拉发生战争的例子,当年就是因为市场部主任带着队伍撤了,所以接下来的10年时间,安哥拉市场再也进不去了,人家说你这个公司靠不住。任正非说,因为我们这个行业的特殊性,在关键时候,我们必须扛得住,这是我必须坚守的价值观,除非我想让华为倒掉。“以奋斗者为本”就是这么来的,你必须有斗士的精神,越是艰苦的地方,越需要你。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除非华为不做这个生意。

暂时禁止评论

微信扫一扫

易采站长站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