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前华为人回忆“华为的长征”:艰难时,任正非差点跳楼,
2018-04-15 10:39:33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秋军
因此,老李迫切需要一个能运作大项目的人。上任伊始,就将宋联忠从西北片区挖了过来。宋联忠曾负笈留学,抱着实业救国的信念加入华为,有着宽广的国际视野和丰富的重大项目运作经验。
当时所有人都坐在一个大办公室里,宋联忠紧坐在老李正前面。他出差的频率很高,我深刻地怀疑是老李一抬头就看见他挺拔的背影,颇感压力,所以就时常打发他出差。老李一直尊敬地叫他“老宋”,但他其实一点都不老。
有个说法: 华为的成就之一就是挽留了一批本来要出国的人才。上世纪末,美国IT与电信业火爆,很好找工作,北大清华电子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基本都出国了。北邮等系统内院校的毕业生则大多在系统内消化了。到深圳做苦逼设备的多是二流重点大学的毕业生。华为那些颇响亮的名字里有东南大学的徐文伟、丁耘、聂国良、马悦,华中科技的胡厚崑、郭平、郑宝用、李一男、洪天峰,南京理工的徐直军等,成电、西电、西工大很多人也“孔雀东南飞”。
我是学电子的硕士,在生产部又摆弄了一年机器,通信技术上已经颇有造诣了。看到内部招聘启事,就递了申请。黄朝文在用服大厦大厅的沙发上面试了我。我天性爱笑更爱说,甩开膀子乍一开吹,他就直接宣布: 戴辉,我录取你了!那个时候,市场人要会吹,把牛屎都要能说成是黄金。就这样,我成了最早的GSM市场人员之一。
刚建立的移动行销部发了点天书般的技术文档,就把我扔去了南京。
我去华强北买了第一台手机,2600元的诺基亚5110。第一次坐上了飞机,对什么都很新奇,洗手间里马桶的工作原理,还有天边灿烂的晚霞。
1998年有几件具有重大意义的大事: 一是10月的国际邮电通信设备技术展览会(北展); 二是信息产业部组织的国产移动通信设备用户协调会; 三是内蒙古实验局通过信息产业部的鉴定。
10月27日开幕的北展上,华为第一次展示可以商用的GSM设备。我奉命担任展厅讲解工作。基站上架上小天线,电话时通时不通,可能是空口干扰。人员分工明确,一个人玩命拔电话,另一个人打鸡血般讲产品,把客户注意力牢牢抓住。一旦拔通,马上用最快速度做演示,让客户和我们“喂喂,你好”两声。赶紧收走电话,怕断线。高度紧张。
任老板、李一男时不时出现在展台上,老板一如既往的衣着简朴。某日,老板大喊:“刚刚过去的是江苏的冯雄,你们赶紧去給我请回来!”我们立即闻风而动。多年后,冯老爷子退休后加盟华为海洋,开会时笑谈:那个时候,任正非要见我,可没那么容易!
任正非对江苏局一直有感情, 是因为1994年,华为C&C08程控交换机万门机的第一个局就在江苏邳州,这是华为交换机第一次进城。(张利华《华为研发》)
华灯初上,晚风清凉,岁月静好,我留连在繁华的北京。高挑美丽的姑娘从我身畔掠过,走进前面一个美轮美奂的门楼,门楣上有四个金碧辉煌的大字:天上人间。
北展结束后,大家去卡拉OK庆功,我狠狠地亮了下嗓子,唱起了成名曲《梦驼铃》。一个牛高马大的女生陪我唱,一张嘴,烟酒气喷了我一脸。这就是传说中的市场一线第一课!
1998年11月3日至5日召开国产移动通信设备用户协调会。爱立信等西方公司因在华有合资企业,也都算是国产设备。东信和金鹏则是贴牌的摩托罗拉基站。国家队大唐、国有民营中兴和民企华为才是真正的纯国产加民族品牌。
南京办事处主任韩晟平带着我尾随着江苏邮电管理局的客户一起来了,其中一位是我东大同级的耿力扬。
当时中国正在积极申请加入WTO,开放了市场,满心期待着“市场换技术”,西方公司的合资企业一定程度上享有超国民待遇。但没有一家合资企业能真正掌握核心的系统软件技术,他们基本上只是代工或组装。吃一堑,长一智,中国后来引入高铁技术时就彻底改变了模式。
我请李一男与江苏邮电管理局客户聊几句,他说话细声细气的,有时候还沉默不语,与平时在我们面前的“小牛”脾气判若两人。
市场部总裁王诚也驾临现场,我陪着他听了东方通信施继兴的报告。华为GSM刘江峰团队就是从那里挖过来的,宅心仁厚的施老板放了他们一马。东信当时与邮电部一所一起完成了GSM的预研。刘江峰一边看厚厚的英文原版协议,一边背GRE词汇,正好相得益彰。被挖到华为之后,他就彻底断了留学的念头了。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00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