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前华为人回忆“华为的长征”:艰难时,任正非差点跳楼,
2018-04-15 10:39:33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秋军
过去二十年,移动通信是中国人创造的一个经济奇迹,也是一带一路的先遣部队。无论是基站,还是手机,华为都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爱立信、摩托罗拉和诺基亚三家马车,俱已被抛在脑后。
世上所有的牛逼,闻起来都是努力的味道。“在无线领域里,华为碰见了巨大的困难,甚至差点就熬不过来了。”
1998年中-1999年底,华为从“有坚实天花板”的固网领域,战略转移到“无线的未来是无限”的GSM移动通讯领域,也走过了一场没有回头路、前途未卜的“长征”,那是决定华为生死存亡的500天!
我1997年进入华为,在华为工作逾16年,前8年致力于移动系统销售,后8年钻研战略、资本运作及业务发展,也有幸亲身见证了华为生死存亡的500天。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让我们回到近20年前,重走长征路。
第一章:华为的长征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实行战略转移,开始了艰苦卓绝的长征。转战了十多个省份,走过了约两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凤凰涅磐、置之死地而后生,正是人民“箪食壶浆”支撑了红军。
1994年,广州第一个引入了GSM——源自欧洲的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2G)。GSM直译是“全球移动通信系统”,中国人给它取了个喜闻乐见的名字:全球通。从基站到手机都只有国外公司可以提供,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爱立信、诺基亚、摩托罗拉、西门子、阿尔卡特等玩家。
华为自主研发的GSM系统进入市场,需要冲破西方公司的围追堵截,经历了一场没有硝烟的长征。
这场“长征”的起点是1998年中在内蒙古开GSM实验局,终点是1999年底在福建中标第一个大规模GSM商用项目,及同时期的中国移动全国智能网(神州行预付费业务)。
任正非出席华为2017上海战略会议,他在签发的文件中这样写道:“华为当年在固网获得成功后,下一跳的关键是无线领域。但是在无线领域里,华为碰见了巨大的困难,甚至差点就熬不过来,差点就砍掉了。我们当时只有固网的研发能力,没有想到无线的技术门槛那么高......” (备注:无线指的就是移动通信系统)
他说, “回过头来想,如果华为不能在无线上熬过去,我们现在就是一个奄奄一息的固网公司。不会有现在的“圣无线”,更不会有什么“神终端”,连现在大家在心声上斥责华为云计算如何如何、AI如何如何的机会都没有。”(备注:心声论坛是华为内部吐槽之地)
第二章:遭遇“围追堵截”
任正非曾说1987年创立华为,是因为愚昧无知而进入到了固网领域。那么1998年进入GSM全球通信系统,则是因为对形势过于乐观的判断所至。
艰难岁月里,华为差点魂断GSM。
上世纪90年代初,神州各地,到处都是西方公司的固网程控交换机,“七国八制”。带头大哥是上海贝尔,更是垄断了汇接层面。西方公司霸气冲天,定价高昂,供货缓慢,服务滞后。
上海贝尔一线难求,各地邮电部的车子在外面排着长队等货。
于是,巨龙、大唐、中兴、华为等民族自主品牌的程控交换机迅猛生长了起来,“巨大中华”群体突破,信息产业部部长吴基传对此深以为傲。
任正非曾说,西方公司当年过于宽容,导致了华为等企业的野蛮生长。
时移世易,在GSM的战场上,西方公司却非常警觉,情况就截然不同了。以爱立信为首的西方阵营汲取了固网程控交换机之战失利的教训,他们迅速降价,提高服务质量,竭尽全力抑制华为、中兴、大唐等新生中国企业的成长。
上海贝尔负责移动业务的老大更是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声音:我宁可因为价格过低被撤职!也不能因为丢失市场而被撤职!
他们是在市场上对华为“围追堵截”的主力军!客观来说,西方公司对中国的移动通信行业的发展也功不可没。任老板也说过:我们就在自己的家门口与西方公司竞争,受益匪浅。
第三章:最致命的威胁
但是,华为遭遇到的最致命的威胁,却并非来自西方对手,而是几千封举报信。
这事说来话长,要先从GSM研发和拓展一年要砸下几亿的巨大投入说起。
GSM烧钱如此之凶悍,民营企业老板任正非始料未及。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00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