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A股最多上市公司的创业群体
2018-05-14 16:35:10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冬梅
赤壁大战,曹操败退,经华容道(相信是今华容县桃花山),遇埋伏在这里的关云长。曹操苦苦求饶,关云长为情所动,义释了曹操。1930年代,我的爷爷辈十一个堂兄弟拿着扁担“下华容”,这是湖南版的“闯关东”和“走西口”。
在超过了华为承诺的非竞争期后,华为自己又建立了网络能源基础设施产品线。侯金龙,做战略的杨联,胡新跃、郑彬平、大乔等都多来自我也曾服务多年的移动产品线。从艾默生及利德华福等企业撬了不少牛人,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华为目前的能基产品线也是艾默生创业系一员。
华为能基做了不少成功的产品,最有特色的是创造性地将小容量分布式逆变器组合起来实现中大容量,获得市场认可,后来居上,发展迅猛。不过,华为“狼性”太强,该产品一度在指标上宣传得过了点,业界一时喧哗。
能基的任印峰同学,写了篇神文《我的打工经历》,回忆了他上个世纪闯广东时,流落街头、露宿坟地、潜伏于泥头车驾驶室的艰辛经历。
整个华电—艾默生体系的影响力如此之大,现在电力电子领域的真正实力竞争,也大抵都是艾默生以及艾默生系在相互较劲了。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故事。我以前住大冲农民房的时候,门口有条步行街。潮州小老板告诉我:我们的生意逻辑是,先联手赶走外地人,自己再竞争!
“一路有爱”群里有一个段子:
北大:一半同学在与另一半同学辩论;
人大:一半同学在当另一半同学的秘书;
复旦:一半同学收购兼并另一半同学的资产;
师大:一半同学在辅导另一半同学的小孩;
华电—艾默生系:一半同学在PK另一半同学!
为什么他们可以成功?访谈了很多华为电气系创业人士,发现华电系的成功有几个关键原因。
最重要的是:时机实在太好,“风猪”!
要想成大事,“天时”实在太重要。我的东南大学校友,英威腾副总裁郑亚明总结:
访问英威腾,左二为郑亚明
华电系创业主要行业:大数据-数据中心-ICT机房一体化领域;通讯电源-新能源和节能减排领域以及光伏-风电行业;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驱动器-充电桩领域;智能制造-工业自动化-机器人领域。
这些行业近年都处于需求爆发、技术换代、高速发展的快速上升期,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华为电气-艾默生创业企业从事的技术领域是交直流变换、变压、变流、变频、逆变、伺服、温控等,涉及产品包括各种电源、UPS、风电变流器、高中低压变频器、太阳能光伏逆变器、电动汽车驱动器、BMS、精密空调、PLC,伺服驱动器、伺服和步进系统、机器人、机房监控系统等林林总总。
很多行业是新生的,如随着电动汽车走入千家万户(王传福的比亚迪是领头羊),相关的产品有了强劲的需求。
中国制造2025中将大量采用“机器换人”策略,装备中要大量用到电力电子设备。
而在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的时候,大量使用到华电系创业公司开发的装备。
汇川技术对注塑机技术改造做得很成功,步科则在物流自动化AGV小车上做得相当不错。
最近的中美贸易摩擦中,“中国制造2025”也引发了巨大的讨论,上述上市公司的股价也有了很大的波动。
大家不能妄自菲薄,但也确实要面对现实。一些核心器件还是要依靠上游在欧美的合作伙伴。比如IGBT这样的功率半导体芯片,主流供应商是德国的英飞凌,有时候货源也比较紧。国内也开始有了自研,如中车和斯达,但还有一些距离。再多曲折,中国制造2025也是我们不懈努力的方向。
矢量变频算法的巨大突破。
华为电气在矢量变频算法上获得了巨大的突破。在中国变频器科学发展史上,这绝对是里程碑的贡献!
郑亚明讲起了旧事:当时华为电气为了研发矢量变频技术,专门在杭州设立了华为电气杭州研究所;为了研发高压变频器技术,在北京设立了华为电气北京研究所。华电杭州研究所,经过一两年的艰苦奋斗,研发成功了真正产品化的矢量控制变频器。当年研发有一段期间,几乎每天从早上8点工作到晚上12点,每周六天甚至七天。甚至有几个第一次到杭州的研发工程师,在杭州工作了几个月,也不知道西湖什么样,因为根本没有闲暇时间去游玩。
但后来由于华为电气卖给了艾默生,所以该矢量变频产品的大规模商用是在艾默生收购后进行的。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00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