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位前华为人回忆“华为的长征”:艰难时,任正非差点跳楼,

2018-04-15 10:39:33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秋军

几年后,智能网被基于IT的计费系统所替代了。运营商再也不按license给钱了,而是以软件外包方式,按人/天给钱,就象请个会编码的农民,简称“码农”。代码的所有权还归运营商所有。

 

1999年底,经过了一年多的艰苦奋斗,华为抵达了自己的”陕北” 。福建的GSM项目,以及因福建而引发的中国移动智能网项目拯救了华为,也拯救了中国的民族GSM设备产业。

 

第六章:腾讯等互联网企业“绝处逢生”

 

1999年,中国移动大力建设基础网络和推出预付费业务之后,预付费用户暴涨!这些新客户中,很多都是喜欢新奇的年轻人!

 

这对中国的互联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00-2002年,IT泡沫破灭,美股暴跌,互联网“烧钱模式”彻底终结。整个行业彻底进入冰河世纪,那些曾如雷贯耳的互联网巨头们满目疮痍。

 

一位前华为人回忆“华为的长征”:艰难时,任正非差点跳楼,

 

幸运的是,2000年中国移动推出了“移动梦网”业务, 向自己的移动电话用户提供各种增值服务。中国移动更是慷慨地将85%的增值业务收入给了内容和服务提供商(CP/SP)。来自“移动梦网”的丰厚利润成了新浪、腾讯、搜狐、网易等中国知名互联网企业赖以生存的“棉衣”。

 

就是这个关键节点,华为移动行销部唐欣和广办刘成敏从华为辞职后,加盟腾讯,负责和运营商合作新业务,并先后荣任腾讯副总裁。

 

QQ当时还叫OICQ,腾讯推出了“移动QQ”。手机和电脑之间可以通过移动QQ进行交流。仅在2001年3月,腾讯的“移动QQ”短信发送总量就达到了3000万条,占整个"移动梦网"业务总量的一半以上。

 

腾讯一跃而成中国最盈利的互联网公司之一。后来,腾讯与联通和电信也进行了类似合作。

 

很多基于短消息和WAP的内容都可以订阅,每个月花几块钱,在手机上可以收到搞笑段子和手机报等内容。小小的屏幕消耗了我们好多无处发泄的精力。新浪、搜狐等也有史以来第一次有了盈利。

 

现在流行看小视频了,我很怀念那段子横行的年代。比如这个:老婆像小灵通经济实惠但限本地使用;二奶像中国电信安全固定但带不出门;小蜜像中国移动使用方便但话费太贵;情人像中国联通优雅新潮但常不在服务区!

 

在福建奋斗过的高建国,后来去了新浪,做了类似的事情。一年时间过去,新浪实现了巨大的盈利,股价从几毛钱涨到了好几十美元。

 

中国互联网企业因此“咸鱼翻生”了,也为下一步移动互联网的大发展留下了革命的火种!

 

东大校友国金投资林嘉喜就靠撮合CP/SP的并购交易赚了第一桶金。磨房的创始人陈伟峰也是华为GSM最早期的“码农”!在华为苦逼工作之余,做了个磨房户外公益网站。磨房百公里徒步,已成为深圳精神的象征之一,我也完成了两次全程。

 

国产手机产业也开始了艰难的起步。福建干过的李旺后来去了酷派担任销售副总裁。酷派为联通定制的双模风,尽管售价高昂,但风靡一时。

 

世纪之交,中国移动的用户疯狂增长,是国产手机背后最大的推手。移动同事张义同学去中国移动旗下的中移鼎讯担任销售副总监。如果机制够灵活,中移鼎讯本可以成为京东,飞信也本可以成为微信的。

 

第七章: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辽宁、山东、内蒙、吉林、河北、云南、湖南、湖北等约20个省先后都有了华为GSM的应用。宋一新、胡勇、侯金龙先后担任了移动行销部的总监。

 

周道平带了山东移动刘爱力(现中国电信CEO)过来深圳参观,我奉命展厅讲解。刘爱力问我:你们一个OMC带多少个网元!我自信地背出标准口径:1024个!他哈哈大笑:那我们整个中国移动给你一个OMC管也可以了! 我大囧。后来研发仔细测算,才发现在管理移动程控交换的时候,一套OMC管不了几个网元。华为幼稚归幼稚,刘爱力回去后,就马上跟华为签单了,嫌货才是买货人!

 

暂时禁止评论

微信扫一扫

易采站长站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