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20年“野”史,青屿或沉浮
2019-04-03 17:00:35 来源:运营研究社公众号 作者:于丽
最终,“失落的”李学凌离开了网易,创立了欢聚时代(YY),并拿到了他曾经采访过的雷军的100 万美元天使投资,开始像他曾经采访过的那些创业者一样奋斗拼杀。
同年,陈彤出版了《新浪之道:门户网站新闻频道的运营》,将中国网络新闻的历史沿革、新浪网的新闻传播理念及编辑方针、网络新闻的组织管理系统等十年来的经验整理成书,成为网络编辑人手一本的入门书。
时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的高钢在《新浪之道》序中言道:
“处于这个时代的中国的网络新闻工作者的荣幸远远不只于此,他们不仅目睹着中国正在发生的历史变迁,而且为这番变迁注入着自己的创造,在这番创造之间,他们也书写着自己的全新历史。”
门户时代是中国互联网的第一阶段,在这个阶段的竞争中,网络编辑们起到了重要作用,优秀的编辑给用户提供的是这个阶段最稀缺的信息。在之后的 20 年,编辑的工作内容虽然不断演化,但是核心却未曾改变。
2)抢占用户
“我们原来也没想过要成什么样。我们只是想觉得有机会去做,发挥所长,也有点回报。”
——马化腾
1999 年,虽然门户是最炙手可热的互联网产品,发展已经接近成熟,但是也有一些跟门户不沾边的产品先后诞生。比如 3 月,马云在杭州城郊湖畔花园的家中创办了阿里巴巴;5 月,因《大连金州不相信眼泪》火遍互联网的老榕(王峻涛),移居北京创办了电子商务网站 8848。
同年 1 月,51 job(前程无忧)成立; 2 月,马化腾带着 OICQ (后更名为 QQ)闯入中国互联网;6 月,针对旅游业务的携程网诞生;11 月,复制亚马逊的当当网问世;同样是 11 月,陈天桥创办了上海盛大网络发展有限公司。
2000 年,李彦宏放弃博士学位,从硅谷回到北京中关村,创建百度。我们现在熟知的产品百花齐放般进入中国互联网历史。而它们的日益崛起的过程中,中国网民数也在快速增加,抢占用户成为各个领域产品的首要任务。
那么在这段时间,又有哪些运营岗位相继出现,并开始发挥作用呢?
腾讯的创始人可能是做互联网活动策划的第一批人。1999 年,OICQ 的 Logo 在进行第三次版本升级时,内部争论是否要把寻呼机的样子换成企鹅图标。这时候,马化腾主导了一个线上活动,让用户投票选择 Logo,最终生动的企鹅形象战胜了寻呼机,成为我们现在看到的 QQ 企鹅 Logo 的最初版本。

- 热点聚合: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00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