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20年“野”史,青屿或沉浮
2019-04-03 17:00:35 来源:运营研究社公众号 作者:于丽
在世界杯期间,陈彤前往北京国贸中心拜访惠普公司。拜访的等待过程中,陈彤在惠普的公司内部刊物中读到了一句话:
在美国,互联网访问量最高的是新闻频道而不是其他。
此后,雷厉风行的陈彤开始推进「四通利方」开办新闻频道,9 月开始担任新闻中心主编。年底,「四通利方」更名为我们熟知的「新浪网」,日后成为互联网最具影响力的第一新闻门户网站。
1997 年 6 月,26 岁的丁磊创办了网易。网易凭借着免费邮箱和个人主页实现了用户的快速增长,并且在第二年 9 月转型成了类似雅虎的门户网站。
与丁磊不谋而合的还有麻省理工「海归」博士张朝阳,“克隆”出了模仿雅虎的“搜狐”。再加上王志东的新浪,门户网站的集体出现标志着门户时代的到来。
1999 年 1 月 13 日,《中华工商时报》公布了当时国内的十大商业网站,包含新浪、163 电子邮箱、搜狐、网易等,基本都是新闻和资讯类的门户网站,且评选标准是“访问量是最重要的,其次是内容,然后是美观。”
新浪为什么能够排名第一?在“信息是一切”的互联网时代,新浪保证了有足够多、足够快的内容。新浪网新闻编辑的 24 小时值班制度,让其在突发新闻面前占据绝对优势。比如 5 月,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被炸事件发生时,新浪在半小时后就发布了新闻,让诸多传统媒体望尘莫及。
2000 年 4 月 13 日,投资集团摩根士丹利的高层依旧搞不清楚“门户与门的区别”,但是王志东达成了新浪上市的愿望。随后 7 月份,网易和搜狐前后相差 7 天登陆纳斯达克。从此以后,中国的门户“三巨头”开始在美股沉浮。
跟随陈彤编辑脚步的还有李学凌,这个写出著名的“凌三篇”——《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搜狐》《告诉你一个真实的网易》《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新浪》的记者,曾经采访过丁磊、马云、雷军、周鸿祎、张朝阳、Intel总裁贝瑞特等互联网大佬,被称为 “京城四大 IT 名记”之一。
另一位“京城四大 IT 名记“叫做刘韧,创办了媒体 DoNews。DoNews 的总编辑是现在著名的独立 IT 评论人 Keso 洪波,曾被李学凌影响,与马化腾相约戒烟。2017 年,Keso 在 36 氪开办了付费内容专栏「Keso的互联网洞察」,让马化腾发出“应该等我们微信的付费功能”的惋惜,收获雷军“我看了 Keso专栏十几年”的评论。
2002 年,李学凌受邀担任搜狐 IT 主编,却在半年后离职。在 2003 年非典期间,李学凌去广州网易面见丁磊,最后被邀请担任网易总编辑。
可以说,李学凌是最懂运营思维的编辑。在网易任职期间,他思考过如何不让编辑参与,通过网友互动来创作内容,最后搞出了爆款产品「网易部落」;因为不满门户的前途,他把房产、游戏、汽车和科技等 4 个频道独立出来,成立自负盈亏的公司,想以组织框架调整来发展网易的内容,网易却在 05 年 3 月 1 日把房产频道卖给了搜房网。
- 热点聚合: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00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