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血拼全球对手的半导体称霸之路
2018-04-25 11:23:39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冬梅
再是好不容易突破技术封锁,又遭遇到了行业的第一次衰退。1984年,三星刚推出64K DRAM,内存价格就暴跌,从每片4美元雪崩至每片30美分,而三星的成本是每片1.3美元。换句话说,每生产1片亏损1美元。
在此期间,三星人受尽日本嘲辱。但他们并没有理会,卧薪尝胆,聚精会神,埋头苦干。
到1986年底,三星累计亏损3亿美元,股权资本全部亏空。
第二年,李秉喆去世。
闭眼的那一天,他也没能见到三星半导体盈利。
【2】
父亲去世后,亏到内裤都不剩的李健熙依然不放弃。
也就在他最困难的这一时刻,全球产业格局悄然被改变。
由于市场不景气,昔日的行业大佬英特尔被迫退出,转行干起了CPU,NEC等日本产商也纷纷缩减投资规模。看上去比谁家都更输不起,也更没有资格赢的三星,却不知天高地厚,像赌徒一样疯狂地逆势加码——“越是困难,就越要加大投资。”
持续10多年的亏损,不但没能动摇李健熙的信念,反而激起了他的斗志。残酷相争,两败俱伤时,谁能多撑一口气谁就赢,咬紧牙关的李健熙用尽全力往前撑。
为了攻克技术难关,三星在全球半导体业界疯狂抢人抢技术,到日本聘请工程师利用周末前往韩国传授技术,到美国半导体公司招募有经验的韩国人……总之是,能“买”的就“买”,能“偷”的就“偷”,不择手段,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在美国半导体公司的韩国人中,有一个叫陈大济的年轻人,谢绝IBM公司的再三挽留,义无反顾地加入了三星,理由是“真想赢日本一次”。
后来,他成了三星电子的CEO。
众志成城下,苦熬多年的三星人渐渐迎来行业转机。
就在李秉喆去世的当年,美国向日本半导体企业发起反倾销诉讼,双方达成出口限制协议。受此影响,DRAM价格回升,三星乘势崛起,不但实现了盈利,还开始在技术上领先日本。
1992年,三星率先推出全球第一个64M DRAM,并于当年超越日本NEC,成为全球最大的DRAM制造商。两年后,又率先推出256M DRAM。
三星的崛起,还带动整个韩国形成一个内存产业集群,在其带头示范下,现代(2001年后改称SK海力士)也跻身世界三强,与三星一起,跟日本打起了争夺内存霸主的激战。
在韩国厂商的挤压下,日本政府不得不整合日立、NEC、三菱的DRAM业务,组建“国家队”尔必达,以寻求对抗。但大势已去,日本人再也没能找回昔日的地位,10多年后,再一轮周期更迭,三星再次如法炮制,最终以自杀式的投资,彻底将日本人赶出了这个行业。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DRAM价格雪崩,从2.25美刀狂跌至0.31美刀。
众厂商哀鸿遍野时,三星做出令人瞠目结舌的决定:将三星电子上一年的利润全部用于扩大产能,故意扩大行业的亏损!
DRAM价格很快就跌破材料成本,大多数玩家都熬不住了。
最先倒下的是德国巨头奇梦达,由于资金链断裂,于2009年初破产。
日本更惨,其标杆公司尔必达苦苦支撑数年,最终于2012年被美光收购。另一巨头东芝的闪存业务,也在2017年被美国贝恩资本收购。
当日本人最后的希望破灭,韩国人接管的几乎是整个世界。
至此,整个DRAM行业已只剩下三星、SK海力士和美光三大玩家。其中,三星和SK海力士这两大韩国巨头合起来,独占了全球75%的份额,成为名副其实的行业霸主。
尔必达破产当晚,位于首尔京畿道的三星总部,灯火彻夜通明。通明的灯火中,一个超越此前所有对手规模和实力的半导体帝国,彻底圆满了它已梦了好几十年的王者地位。
进入2016年,在大数据、云计算、比特币挖矿等需求的带动下,内存价格一路飙升,三星数钱数到肝颤,并借此东风,一举将英特尔挑落马下。
同样的故事,三星还在液晶面板上,几乎是义曲同工地重演了一次。而且,也是带领着整个韩国产业一起往上打,并且打成了世界之王。只不过这一次,跟它一起上的是LG等公司。
【3】
做半导体,主要拼两样东西。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00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