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苹果,全球人的口福
2018-03-24 17:59:31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王丽
在强有力的行政推动下,陕西苹果产业正在向高质量发展迈进。据统计,2017年陕西省新增苹果面积22.7万亩,其中,矮化栽培新增面积11.6万亩(矮化自根砧1.6万亩、矮化中间砧10万亩),发展山地苹果8万亩,全省完成老果园改造16万亩。全省矮化苹果面积达到120万亩,山地苹果超过200万亩,均居全国首位。
全产业链提升加速陕西果业强省建设
陕西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不断推动以苹果为主的现代果业发展。从老果园的改造到矮化栽培模式的创新、从劳动密集型管理到现代化机械应用、从粗放型经营到品牌化推广、从区域经销到全球贸易……这一系列围绕苹果种植、管理、品牌、销售等全产业链的深刻变革,无不展现出陕西省由果业大省向果业强省的铿锵前行。
近年来,陕西省按照“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的总体要求,围绕果业转型升级这一主线,努力走出一条品种技术先进、设施装备精良、产业结构优化、区域布局合理、经营机制有效、经营主体有力、经济效益优良、生态环境友好的陕西新型果业现代化道路。
发展现代果业,科技是关键。陕西以国家苹果产业体系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龙头,在全省建立了8个苹果试验站,自主研发培育出了“瑞阳”“瑞雪”“秦脆”“秦蜜”等苹果新优品种。目前,陕西果业已形成首席科学家、岗位科学家、市县技术骨干、乡村技术员构成的科技支撑队伍。全省在千阳、凤翔、乾县、白水、临渭等先后建设了矮化苹果园,采用精细化管理,取得了很好的效益,形成了千阳模式、凤翔乾县双矮模式、白水模式等三大独具特色的矮化栽培模式。
“瞄准世界高端市场是方向,而提高果品质量则是根本。”为此,陕西省大力推行果园管理关键技术,提高出口示范区基地生产管理与病虫控制水平。同时加强出口示范区基地培训,对实施“大改形、强拉枝、巧施肥、无公害”四项关键技术的果园优先进行出口注册。并配合地方政府抓好基地田间卫生管理,推进综合运用农业栽培、物理、生物与化学防治措施控制有害生物,大力推行综合运用“灯、板、带”诱杀技术,诱芯、糖醋液诱杀技术,捕食螨扑杀技术,指导注册基地操作规范,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进行统防统治,建立安全的出口基地。按照出口要求,陕西省建立了健全的果园病虫监测、防治体系,完善出口水果质量管理体系和溯源管理体系,以过硬的技术保障,促进陕西水果抢占国际市场。
陕西苹果产业的发展始终保持国际化视野。从2013年开始,美国康奈尔大学连续四年在陕西省开展矮砧苹果技术培训,累计培训技术人员1150多人,辐射果农12万人;陕西多次组织果业考察团对美国苹果矮砧栽培技术进行深入学习。
2014年11月,陕西与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州签署了《陕西省与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州现代农(果)业合作谅解备忘录》,此后,双方相互邀请互访,推进合作交流。
自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以来,陕西果业敏锐感到,这既为陕西果业发展带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又为陕西果业“走出去”向西挺进指明了道路。于是,借苹果园艺交流和果品出口,加强同中亚国家产业合作、交流,一条从陕西到中亚乃至欧洲的“苹果之路”在三秦大地上开启。
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建设持续推进,作为丝绸之路沿线重要的苹果产区,陕西已建成目前国内最大的苹果单品电子商务聚集平台,并以中国(陕西)—哈萨克斯坦苹果友谊园为契机,加入国际大循环,拓展向西、向南通道。
品牌引领陕西苹果抢占国内国际市场
在陕西,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世界上有4个苹果,一个是亚当夏娃偷食的苹果,产生了人类;一个是砸在牛顿头上的苹果,启迪了智慧;一个是乔布斯的‘苹果’,展示了科技;还有一个是陕西的苹果,带来了健康。陕西苹果好吃、放心吃,吃了会口齿留香、沁人心脾。”陕西水果的品牌就是在这一个个故事中走进消费者的心里。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00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