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社区商业根本难点:有效订单密度不足

2019-01-04 11:03:43 来源:品途商业评论 作者:于海丽

同样,一心生活引入生鲜也必然面临损耗问题。前文提到一心生活的业务结构是to B + to C,B端业务除企业保洁、小时工业务外,还有为周边餐饮商户提供生鲜农产品日常配送服务。对于外观不够美观的生鲜产品将输送给周边餐饮商户,消化库存,降低损耗。

4、如何控制末端物流成本?

既然涉及周边商户配送业务,就必然多出来配送成本。上规模的生鲜连锁实体店基本都会有自己的物流团队,商品零售是其主营业务。一心生活的商品零售主要承担的是用户引流和增加粘性的作用,因此必然要求与商品相关的成本不能太高。

那么如何让这个成本低下来的同时又一样能满足周边商户商品配送的需求?

前文提及,一心生活的母体是e家洁,拥有丰富的劳力资源。运力的调度关键在于时间段的分配,即家政员的主业——保洁服务,在不受影响的前提下统筹和整合家政员的空余时间。一般而言,企业保洁和家庭保洁的时间段是错开的:企业保洁时间多在早班时间点(通常早上9点)之前完成,家庭保洁时间段通常在家庭成员上班出门之后(早9点之后),这样的错峰时间段完全可以实现家政员的时间排班。这当中倘若存在一些家政员时间不饱和,则可以充分挖掘用来参与本地商户短途配送服务,既提高了时间的使用效率,又填补了短途配送的运力空缺,同时家政员自身也增加了额外的收入,多方共赢。

5、如何构建线下流量中心?

积聚流量的商品和服务主要集中在生鲜和餐饮两块,就零售而言,典型代表如农贸市场、便利店。农贸市场最具引流的是生鲜区(水果、蔬菜、蛋奶肉禽),便利店最具引流的商品结构是食品饮料(便当、熟食、包装食品、酒水、饮料等)。

一心生活楼栋便利店的选品将农贸市场微型化并结合便利店的快消标品做精选,主要集中在水果、蔬菜、包装食品、饮用水、鲜奶及其他高频日用品上,基本满足用户日常所需的大部分需求。这成为第一波引流商品。

其次建立楼栋居民公益角(公益健身器材租赁、杂志期刊借阅、家用工具租借),居民可免费获得相关器材、图书和工具使用,这些区域成为第二波流量集中地。

这些流量池采取不同方式予以开发,比如公益健身器材,放置在线下便利店,强化用户对线下便利店的印象,提升用户粘性;图书角与智能快递柜置于一处,双方流量互补,此处可以开发成广告展示区;工具间除展示工具外,还有绿植鲜花展示,成为绿植用户流量开发和转化交易的重要场所。

6、如何跨越零售管理围栏?

一个做家政的企业如何经营得好实体零售?这就好比盒马,一个做零售电商的如何经营得好餐饮?而这恰是跨界的可怕之处:你赖以生存的支柱只是别人打开市场的一个工具。一心生活楼栋便利店的价值就是线下流量中心,通过便利店+公益角,增加了用户与家庭保洁、护理、鲜花、绿植等接触的频次,心理距离和物理距离的增进——送到嘴边的葡萄吃起来就不觉得是一件麻烦的事了——消费门槛降低了。

暂时禁止评论

微信扫一扫

易采站长站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