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瑞幸咖啡:烧钱有风险,抢跑需谨慎

2019-01-04 11:02:14 来源:IT老友记 作者:丽君

不妨了解一下瑞幸的门店类型,主要有四种:

旗舰店:S类店,丰富场景+堂食+外送;

悠享店:A类店,丰富场景+堂食+外送;

快取店:B类店,简配场景+自提+外送;

外卖厨房店:C类店,只做外送,不支持自提。

不同店型在门店面积、店员配置、功能均有所区别,显然,可以看出,在旗舰店、悠享店的设计上,瑞幸还是有空间以及线下体验的规划的,但是,在唯快不破的入局战略中,外送、自提场景突破更多。

目前对于中国咖啡零售而言,星巴克、COSTA完成了中国咖啡市场的教育,本土咖啡品牌并没有崛起,对于本土咖啡品牌而言,依然是一个相对早的进入期。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欧洲人咖啡年均消费量750杯,美国400杯,日本200杯,中国大陆5-6杯(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20杯)。据此,人们担心中国人没有咖啡消费的习惯。但对比日韩等原来就有茶饮习惯的国家后可以发现,随着社会发展和城市化的深入,咖啡消费会逐渐流行。出于工作、学习压力,好奇新事物等原因,新一代的年轻人正越来越多地进入咖啡生活,这些对咖啡市场的扩展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

在新世代逐步成为消费主体的趋势下,你会看到,互联网能够成为品牌输出的突破口。瑞幸咖啡、答案茶、喜茶等无不是当下的网红饮品。

由此可见,渠道新饮品市场的变量,选择商圈开店的线下渠道这主导体验,选择线上渠道的则更看重创意、营销。从而,也顺势看到一个团队的执行力在这个时候显得依然重要,这是第二个变量。另外,对于初级阶段的市场而言,资本的因素不可或缺。汤唯、张震的小蓝杯之所以能够轰炸屏幕,之所以一年开出2000家线下店,都离不开资本的助力。

综上可以看到,瑞幸在团队,互联网思维,资金等各方面都有自己的优势。它的崛起并非出于偶然。不过,危和机是并存的。

烧钱有风险

“创业往往是战略和资源的匹配”高派信息CEO余德如是说。

外界普遍把瑞幸烧钱的劲头堪比ofo,似乎也带着一种宿命的隐喻。当共享单车作为一个新事物呈现在眼前时,已经是资本拱起的一个风口了。其实,当时摩拜胡玮炜那句,如果不成权当做公益意味颇多,共享单车的故事一开始是有资源没战略的。因为,共享单车的商业模式不能形成闭环。当运维成本,用户数据画像残缺,城市容量等问题凸显的时候,这只能是巨头的菜,没有资本的拥趸,共享单车不会有未来。

咖啡零售是否同此理?

不妨看一下,在中国领跑了20年的瑞幸咖啡,根据星巴克最新财报数据,2019财年星巴克的营收增长预期约为6%,不及2018财年10.4%的增长,预示着未来营收增速的进一步放缓。你会发现,咖啡零售是一个极重的模式,即使具有丰富经验的星巴克也需要战略调整。

暂时禁止评论

微信扫一扫

易采站长站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