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巨头鏖战社区便利店

2018-12-03 20:31:12 来源:品途商业评论 作者:于海丽

便利店+拼团,“血洗”社区

社区成了漩涡中心:电商和传统商超都在把便利店选在了社区,而有望成当下最火的新零售风口——社区团购,也在社区中。

虎嗅文章曾介绍过这种分销模式的玩法,其优势在于社区人流较稳定,常住容易产生粘性,家庭消费频次高、复购率高。随着国内城市化进程,规模社区日益增多,居住人群基本收入相当,更易实现精准营销。

我们常说的“货找人”的场景出现了:社区团购都会选择高频、刚需的生鲜品类切入,逐渐拓展到家庭日常消费品,一般拼团商品包括新鲜的水果和食材、零食、米面粮油和家庭生活用品,用这些消费者必然需要的商品打开局面。

目前社区团购赛道融资已近20亿元,还有拼多多、每日优鲜、有好东西、美菜等不少生鲜行业巨头都已下场。

不少社区生鲜便利店项目也瞄准了社区的商业价值,同样用生鲜开路,例如京东旗下启承资本参与投资过的钱大妈,IDG领投、红杉等跟投的生鲜传奇。

传统商超也是如此,永辉、天虹等传统商超发挥生鲜供应链的优势,在便利店的基础上增加生鲜品类占比,而苏宁小店、好邻居的绿标店也是将净菜水果作为主打品类,满足满足社区居民对蔬菜水果的日常需求。

通过打通线上线下,放大便利店前置仓的作用,也成为标配:永辉生活店由永辉物流配送,覆盖门店3公里配送范围,线上交易额占永辉生活店交易总额的 40%,比超级物种线上销售额占比还要高。

苏宁也靠苏宁物流配送,鲜生活绿标店则是前置仓形式的门店,仓库小,货架满,是“天猫1小时达业务”的线下渠道之一。便利蜂也是如此,由闪送提供即时配送服务。

不只是生鲜日百,“最后一公里”问题逐渐消失,让一些餐饮品牌也挺进社区店战场,据餐饮老板内参报道,乐凯撒、星巴克、西贝、呷哺呷哺等餐饮品牌已开始将小业态门店开进社区,并将外卖作为核心指标,用较高的较高的外卖营收,支撑社区小店面降低的容座率和翻台率。

餐饮品牌最喜欢的场景本应是购物中心,但如今年轻人做饭频率降低,尤其是单身上班族,基本都靠外卖解决,社区餐饮店正是投其所好。

这是新一轮的线下卡位战,最引流的购物中心综合体是餐饮、零售的首选,不够人流量集中在周末。CBD也是便利店和餐饮店、外卖配送的密集区,不过到了非工作时间,这些地方就会沦为无人区。人的活动大体离不开工作、娱乐、生活三类,一场对社区生活场景的卡位战已经开幕。

可以预见:残局,马革裹尸;终局,剩者为王。

暂时禁止评论

微信扫一扫

易采站长站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