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头鏖战社区便利店
2018-12-03 20:31:12 来源:品途商业评论 作者:于海丽
便利店这类门店小、密度大、贴近社区生活,能产生网络效应的小零售业态,无论对电商还是传统商超,都是不能失去的战略要地。
中国便利店的盈利“创伤”
被公认最强的日系便利店,在中国的发展也并不顺利。
全家在 2014 年扭亏为盈,盈利的罗森此前预计会在2017年年中开始盈利,但今年6月,罗森副总裁张晟又预计罗森中国将在明年,也就是2019年实现整体盈利,至于7-11,至今在国内尚未有盈利的消息。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数据,2017年,全家中国便利店数量为2181家,7-11中国数量1644家,罗森中国数量为1399家。
在自有品牌、买手制和供应链方面,日系便利店都有成熟可复制的经验。而日系便利店进入中国已有20年,现在还未能整体盈利。这有经济发展阶段的问题,现在日系便利店多在一二线城市,再往下沉就不容易见到了。
本土便利店品牌是日系便利店的一大阻碍。基本上各省都有本地很大的便利店品牌,例如东莞美宜佳,全国门店数量超11000家,山西唐久超1400家,浙江十足,超1700家。这些便利店品牌经营管理上比不过外资品牌,可凭借本土优势和学习能力也能“乱拳打死老师傅”。
另外,创业者和投资人关注便利店赛道,自然会将资金砸给本土便利店品牌,就像刚拿到投资的便利蜂,在经营理念和灵活性上比日系便利店更有看头。
在中国,主宰社区零售的是600万夫妻老婆店,便利店的商品价格往往高于这些小店,这也限制了便利店的消费人群。现在日系便利店都纷纷入驻饿了么、美团、京东到家等O2O平台,接入更多流量。同样本土便利店品牌来说,中国市场的复杂性也同样是挑战。
例如苏宁小店。据苏宁易购公告,截止2018年7月31日,苏宁小店净资产为-3.1亿元,2018年前7个月净亏损2.96亿元,债务高达6.53亿元。培育期的苏宁小店以日开约7家的速度开店,亏损在所难免。
即便如此,苏宁小店公司总裁鲍俊伟仍认为,小店扩张的速度需要更快一些,他表示,在苏宁对后端供应链的常年积累下,只有迅速开店扩张占领市场,才能体现与日系便利店不一样的本土优势,并通过更灵活、差异化的管理获得市场。
苏宁通过张近东之子张康阳持股全资子公司增资Suning Smart Life,从而将苏宁小店业务剥离出上市公司,即是方便苏宁小店独立经营管理和融资发展,也是对未来苏宁小店亏损的警惕。

上图是天虹2018三季度的数据,如果看坪效毛利,便利店比购物中心、百货、超市都要高很多,但营收同比下降,利润总额同比也大幅下降。天虹没公开便利店的具体利润,但降幅两倍,肯定要亏损。这也反应便利店业态有很大潜力,但经营、扩张成本也同样高企。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00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