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QQ有关的日子
2019-03-29 09:30:35 来源:接招公众号 作者:于海丽

图片版权所属:站长之家
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接招(ID:itakethat),作者:方浩,站长之家经授权转载。
QQ今年 20 岁了。我在 2000 年申请了第一个QQ号,当时它的同时在线人数刚刚突破 10 万大关。
那时大家还叫它OICQ。大学男生宿舍的卧谈会主题,始终少不了“今天又认识了几个网友”这样的话题。白天躺在宿舍看痞子蔡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晚上去网吧通宵聊天,把网络文学当成了《葵花宝典》。
在OICQ之前,中国市场上已经有至少三款同类产品了,小马哥对自己的产品做了两个至关重要的微创新:一是在每台电脑登录,都会看到联系人列表,而火遍欧美的ICQ并不具备这个功能,只要换电脑登录,联系人列表就消失;另一个就是允许添加陌生人为好友,当时其它几个产品只能按照账号加好友,明显偏熟人社交。
前一个功能,是因为当时中国的年轻人大多没有自己的电脑,需要在网吧等场所不停换电脑;后一个功能,则彻底打开了QQ的社交关系链,这不就是微信+陌陌的混搭吗?
前年,我在《腾讯在 2001 年赶上了第一个风口》一文中提到过, 2001 年是腾讯创业之后赶上的第一个风口:
2000 年,中国共有上网计算机 350 万台,而一年之后,达到了 850 万台。 2001 年,QQ注册账号突破 1 亿。显然,如果一人一台电脑,根本支撑不起QQ的用户量。
这个风口就是网吧在大街小巷的遍地开花。 2001 年,中国网吧数量突然暴增到 37 万家,这个数字既是空前的,也是绝后的。也正是这一年,QQ号继手机号、邮政编码之后,成为珠三角小老板们名片上的数字标配。
你认识几件古董?
如果说网吧是那个年代大学生们的“夜店”,那分属各个院系的机房就是他们的“钟点房”。在电脑还未填满宿舍之前,机房是大学生们连接外部花花世界的一个桥梁。手握一张小卡片,戴上鞋套,比网吧要便宜得多。
那时聊天用QQ,发邮件用亿邮,玩游戏上联众,混同学圈子就上ChinaRen。视频网站很少,而且打开之后就有让整个机房瘫痪的危险。
后来随着电脑在学生宿舍的普及,学校局域网也起来了。几乎每台电脑都是 24 小时开机,QQ当然也要 24 小时挂着。早上去上课之前,打开FlashGet,中午回来动画片或动作片就都下完了。QQ当年在混乱不堪的宿舍里就见证了点对点、去中心化、共享经济。
还记得你的第一个QQ好友吗?
2004 年,创业六年的腾讯上市了。此前一年阿里孵化出淘宝,此后一年百度赴美上市。BAT中,阿里和百度都创立于 1999 年,而QQ在当年正式上线。某种程度上,它们都是一个属相。
- 热点聚合: QQ.社交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00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