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邮通信博士万字长文,带你秒懂 4G/5G 区别!
2019-09-04 18:01:29 来源:CSDN公众号 作者:王振洲
固然毫米波频段有大量频谱可供使用,但是依然遇到了一些基础性问题:电信号在传播的过程中会遭遇非常严重的路衰和雨衰,因此毫米波一般只能用于视距通信,无法承受遮挡,而且在多障碍物的室内会引发严重的多径效应。
注:多径效应的后果是接收机难以分清信号主径,在这种情况下,不同路径的信号会因为到达时间不同,产生相互干扰,降低接收机信噪比。
同时,毫米波频段因为接近氧气和水蒸气吸收频段,人体会对毫米波频段信号传播产生很大衰减。这种情况下当手机内部天线放置不当时,即使手握手机也会显著影响信号质量,这对手机厂商的毫米波天线设计方案也带来了挑战。此外,毫米波芯片功耗比较大,射频和天线部分都有较明显的设计难题,目前国内的部署方案主要采用sub6G频段完成5G覆盖,毫米波覆盖主要在美国等国家进行。
虽然毫米波频谱利用有很大挑战,但是目前毫米波频谱需要被用于5G通信已经成为业界共识。主要原因是如果想要完成5G通信中高速数据传输目标,毫米波频段的使用是重中之重。因此业界一直在积极探索可能性和现实性。
早在 2016 年初,3GPP、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欧盟委员会无线频谱政策组(RSPG)、中国工信部和韩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均开展了针对毫米波频段的规划及测量研究。在目前公布的3GPP R15 中,由3GPP RAN4 工作组分配及定义了52.6GHz以下频谱,而100GHz以下的频谱将在今年年底的R16 中分配完成[3]。

不过,目前针对毫米波频段的使用还存在另一大争议,24GHz附近的n258 频段可能会对射电天文和天气预测等设备产生一定干扰,可能会影响到卫星通信、太空探测和气象预测等业务。根据ITU在 2018 年底TG 5/ 1 工作组的无线电兼容共存报告,对于射电天文业务,23.4GHz-24GHz频谱应设立34- 52 公里的保护间隔,可以限制干扰。
但是即使如此,n258 频谱的分配也因此在美国遭到了商务部和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强烈反对。
- 热点聚合: 5g.4g.5G网络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00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