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邮通信博士万字长文,带你秒懂 4G/5G 区别!
2019-09-04 18:01:29 来源:CSDN公众号 作者:王振洲
当IMT- 2020 建议发布之后,ITU就当了甩手甲方,坐等验收了。那么如何组织各项无线通信技术来构成一个系统来满足5G目标,怎么设计这个通信系统就甩给了3GPP和IEEE等标准化组织。
5G中为了使网络虚拟化,在接入网采用了C-RAN技术,它将基站控制单元放置在基带池中,那么基带池就成为了一个天然的小型数据中心。这样的小型数据中心有能力为基站池所服务的范围内用户提供一些计算/储存等缓存,如果部署在基站附近,或者就是某些基站本身,这种方式我们成为边缘计算。
怎么才能才能设计一个通信系统达到5G预想的目标?
4G本身是比较成功的,它已经建立了一个技术底线,那么怎么从浩如烟海的通信理论中找到可用的技术方案,据此提出标准提案,并让所有这些标准组合起来的整个系统性能可以达到ITU目标呢?更重要的是,要同时实现公司利益最大化?这或许是 15 年 8 月以来让加入3GPP的各大公司最头疼的事儿了。
不同公司有不同的选择:有实力的通信公司会选择自己预研先进的通信技术,预先布局,然后根据自己的技术积累做出提案,而没有实力做太多预研的公司,或许需要考虑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来选择提案支持。
不过总体来说,有那么几种新技术是大家都看好的,就是很多文章都有提到的:
毫米波(mmWave),大规模天线(massive MIMO),网络虚拟化(NFV)/切片,改进的OFDM调制方式,Polar码,边缘计算,C-RAN。
同时,优化4G系统也衍生出了很多新的设计方案,所以从目前(Rel 15)来看,整个5G的调整是这样的(如下表):

注:边缘计算、C-RAN目前并未在Release15 中定义。
我想如果详细解释这些技术和调整,需要从头讲起。
5G的新无线技术(基站部分)
无线通信的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获得更快的传输速度。对于此,我们有一个非常简单的衡量指标:任何通信系统的信道容量(最大数据传输速度)总是可以通过香农公式和信道容量来描述。

- 热点聚合: 5g.4g.5G网络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00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