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任正非不是超级富豪,正是华为最大的危机

2018-05-28 10:45:01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冬梅

(2)消费者业务,手机市场的竞争是巨头的竞争,同时也存在颠覆的机会,苹果短短5年时间就摧毁了诺基亚和摩托罗拉几十年积累起的辉煌,如果不是谷歌和三星的嗅觉敏感,怕也被苹果淘汰了,在手机的核心技术上,华为只掌握了芯片,OS系统和如屏幕闪存等关键部件,依然受制于人,当年寄予厚望的P1和去年的P10,分别因屏幕和闪存而受制,手机只是终端产品,华为在产业链上的话语权依然无法与三星苹果抗争,即使成为行业前三还是如此,容易吃的肉已经没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华为无法永远跟弱者抢市场,关键是如何确立自己的标准,让自己对消费市场的理解成为主导未来十年的共识,就跟07年乔布斯的iPhone一样成为划时代的产品,成为未来竞争的标杆。在深度上无法突破,只有在宽度上发展,目前华为除了追求手机的市场份额外,还在积极增加平板电脑、智能手环、笔记本等融合产品的出货量,无法实现纵向突破的情况下开始拉长战线,确保营收持续增加,更关键的是,因为把利润当成是一个重要考核,产品的价格已经直逼苹果三星的旗舰,在消费者的反馈中不断出现“太贵”“还不如买苹果”等抱怨,对消费者业务的长远发展也很大的伤害。

任正非不是超级富豪,正是华为最大的危机

(3)企业业务,在17年的营收贡献不到10%,与群雄割据运营商市场不同,企业总是不断更新迭代,成熟行业和企业需要数字转型,新行业新企业同样在开始就需要接受数字化,这给华为带来更多的机遇,企业业务从2011年开始,到现在已有8年时间,成长速度很快,这些成长实质上是基于华为对“网络”的理解和积累而来的,华为在企业业务的发展是有很大空间的,所以需要5年之内成为公司的顶梁业务。

(4)华为云BU,几年前我对亚马逊的认识还停留在卖书上,微软等于操作系统,阿里巴巴就是淘宝天猫,现在全新的云市场已经成型且充满活力,阿里云已经成为这个行业的领导者,亚马逊和微软也在不断确立自己在行业中的优势地位,而华为在一年之前高调宣布参加公有云的竞争,提出的目标更是声势夺人。华为过去是从平地一路冲锋到有人驻守的山头,比如运营商和手机都是如此,公有云是个新的竞技场,格局还没成型,阿里能够成为赢家,除了持续的投入外,关键在于它对互联网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使用网络的需求理解更深刻,让它能够比腾讯百度更早发现这个市场,更早布局更早丰收,我打个比喻,华为过去一直生产建筑材料,只是给开发商提供水泥和钢筋,现在它要自己盖房子了,看似是业务的延伸,但所面向的客户却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都是网络,可是使用的方面和层面却出现极大的不同,而华为过去一直缺少对这个市场的理解,这个市场除了华为所宣称的安全稳定之外,还要更灵活更贴合使用场景。

任正非不是超级富豪,正是华为最大的危机

不得不说,华为进军新行业的速度在加快,从专注做电信设备,到几年前的三驾马车,现在希望短期内成为公有云市场的领导者,华为越来越着急把自己积累30年的优势力量变现成收入。

三、华为一定会遭遇冬天

“泰坦尼克号也是在一片欢呼声中出的海”--任正非

任正非在2000年就表达出了对“华为的冬天”的担忧,当时华为也是高歌猛进,时代的发展撑起了华为的梦想和成长空间,在一步一个脚印的血泪成长中,曾经的对手纷纷掉队,有的被淘汰出局,那么这样的寒冬会不会降临在华为头上呢?这个寒冬肯定有,关键在于华为对这个寒冬的认识有多深刻,准备有多充分,任正非在2001年到日本学习过冬经验,十年之前,日本发生了战后最大最长一次经济衰退,被成为“消失的十年”,但是日企的竞争力没有衰退,日企忍辱负重的艰难爬行,终于坚持到了春天的到来,我们已经很少到东芝、松下的冰箱洗衣机,是因为它们早就谋求转型了,东芝目前的核心业务有三部分,电力·社会基础设施,社区解决方案,电子元器件,像传统的电视冰箱等业务已经基本剥离给了中国的企业,虽然东芝在发展核电的道路上撞到了福岛事件这只黑天鹅,自己也在不断卖身求存,但是依然显示了日本企业顽强的生命力,其内存业务还是全球第二,东芝到现在已经经历了143年的风风雨雨,作为一家科技企业实属难得。

任正非不是超级富豪,正是华为最大的危机

暂时禁止评论

微信扫一扫

易采站长站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