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不是超级富豪,正是华为最大的危机
2018-05-28 10:45:01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冬梅

为什么写这篇文章
最近看到新闻,讲华为营收6000亿,比腾讯阿里百度之和还要多,为什么马化腾马云可以轮流做首富,任正非却不行呢?新闻只给出了过去的答案,却没有对未来的思考,今天小编就写篇文章,讲讲我自己的认识:把所有员工的未来捆绑在一辆战车上高歌猛进,既能团结为磅礴的战斗力,也能产生巨大的破坏力。
一、华为赚的钱花到哪了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曾经说过,“华为不缺钱,所以我们不会上市”
那么华为既然有那么多钱,都花到哪里了呢?最花钱的地方一定是公司最重要的基础,是决定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我的数据多来源于《华为2017年年报》,2017年全年,华为销售收入6036亿,同比增长15.7%,净利润为475亿,同比增长28.1%,三项业务中的运营商业务占比接近一半,可是增速仅为2.5%;消费者业务和企业业务增长强劲,分别达到31.9%和35.1%,另外新的华为云业务也在快速增长。

研发费用达到897亿,占年收入的14.9%,所有者权益为1756亿,占总收入的29%。小编非财务专业出身,特意搜索了所有者权益的概念: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按照我的理解是华为在2017年分给员工1756亿。据资料显示,2009年任正非占华为股权的1.42%,到了2017年降至1.01,虽不能说任正非在华为的地位下降,也能证明8年时间他把近1/3的股权稀释分给其他人了,华为的口号有一句叫“以奋斗者为本”,通过让出股权让出利润的方式凝聚了所有人的力量,成为中国最成功的跨国企业,很多人都说华为成功的最大原因是创始人任正非的私心少,愿意把自己的财富分给员工才造就了今天的辉煌,这是绝大多数的中国企业家都没有办法克服的心理障碍,正可谓“财散人聚”。还有一段任正非的讲话印证了这个模式,“也许是我无能、傻,才如此放权,使各路诸侯的聪明才智大发挥,成就了华为。”“什么是人才,我看最典型的华为人都不是人才,钱给多了,不是人才也变成了人才。”2017年,华为完成了对4500名优秀员工的破格提拔;2018年将继续对6000名员工破格提拔,其中3000名在15、16级,2000名在17、18、19级,其他职级1000名。而如果算上股票的话,以17-18级员工为例,工龄超过10年的话,年收入近百万元。华为兑现着“以奋斗者为本”的承诺,也收获了18万员工以及数量不详的三方人员的“艰苦奋斗”。这其实是一种交换,一方面是公司的高速发展和巨额利润,另一方面是员工的勤勤恳恳和热血青春,天平两边一直保持着平衡。
二、华为战舰的方向
华为过去一直以电信设备供应商自称,现在叫信息与通信技术(ICT)解决方案供应商,同时为运营商客户、企业客户、消费者提供有竞争力的ICT解决方案、产品和服务。据2017年年报,虽然运营商业务收入占比一半,可是增长速度只有2.5%,可谓是大而不快,为华为提供营收增长的主要是消费者业务,营收占比39.3%,增长31.9%,企业业务增速快,但份额不到10%,同时华为还在云市场积极发力,力争在这个更新型的竞争市场复制成功,以下是华为轮值CEO胡厚崑在2018年新年献词中对四大业务的“愿景”:
运营商业务要跑赢行业大势,提高合同质量、积极寻求增长;
企业业务要持续中高速增长,确保在5年内成为公司的业务顶梁柱;
消费者业务要夯实基础、继续良好的发展势头并不断提高盈利能力;
公有云业务要按既定战略投入,提高产品竞争力,集中精力追求规模增长。
那么我们就一一分析

(1)运营商业务,这是华为最开始的业务,它兑现了任正非多年前的豪言壮语,“未来的世界通信市场三分天下有华为一份”,如今在4G投资乏力,5G的市场需求还没成型之前,运营商业务已经无法像过去一样高速增长,5G是所有电信设备供应商的焦点,基于对5G的判断和设想,华为确立了全新的远景“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 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它已经不满足做过去的运营商的流量管道,而是希望一方面把管道变粗,能够承接未来的数字洪水,同时把管道做细,细到能够触及到每个人,可问题是从做智能手机开始,华为才确定把终端消费者当作是直接客户,而不是为运营商提供白牌手机,短短几年的沉淀积累,华为能够深刻理解每个人对数字世界的需求是什么吗?大流量和低时延是大方向,可是具体怎么实现,消费者的需求场景是什么,好像还有很多未知需要探索。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00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