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联想的至暗时刻:会被历史淘汰吗? 尽管联想和华为都再三申明

2018-05-18 15:38:15 来源:易采站长站 作者:冬梅

1995年,杨元庆出任联想集团助理总裁,联想集团执委会副主席,成为联想集团决策层核心成员,1996年,晋升为集团副总裁,1997年,联想电脑夺得中国市场PC销量第一,1998年,杨元庆任集团高级副总裁兼联想电脑公司总经理,在他的领导下,联想电脑继续位居中国市场PC销量第一,首次进入亚太前五。这一年,联想制造的第一百万台电脑下线。

到2001年,杨元庆担任分拆后的联想集团总裁兼CEO,领导联想成功进行了“Lenovo”品牌的塑造,之后收购IBM - PC部门和Thinkpad品牌。

一直到现在,虽然联想经历了各种困难,但在PC和笔记本领域,联想做到了世界前两位,并一度做到了世界第一的位置,这当中,虽然有诸多争议和挫折,但杨元庆的领导功不可没。

纵观杨元庆的履历,他是一位营销型的管理人才,而不是技术型的管理人才,他的主要能力在PC和笔记本领域的市场营销,在并不需要太多技术创新的PC和笔记本时代,联想的“贸工技”路线风生水起,甚至在手机时代,一开始联想也是领先的。

但在互联网大行其道,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大行其道的今天,杨元庆领导下的联想确实已经落伍了。这个时代,最为重要的就是创新——技术创新,或者模式创新,尤其是技术创新领域。BAT和华为们在核心技术领域不断投入,方向明确,尤其是华为,2017年研发投入高达897亿元,占销售额比例达到了14.9%。我们来看看2017年度中国企业研发投入前15强:

联想的至暗时刻:会被历史淘汰吗?

联想在企业研发投入方面位居第15名,但占销售额比例仅2.9%,而华为是14.9%,阿里巴巴为10.8%,腾讯为7.8%,百度则是14.4%。

在之后的三年,阿里巴巴预计仅达摩院的研发投入,就将高达1000亿以上,BAT在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物联网等领域的布局和投资力度,已经远非联想所能相比。

除了研发投入比例低之外,研发投入的效率问题也颇受争议,到目前为止,联想到底有什么核心技术竞争力,在业界也一直是一个谜。

实际上,这些年在杨元庆的领导下,联想曾经在多个领域进行过尝试,联想也是最早进入互联网领域进行创业的公司之一,比如曾经红极一时的FM365网,以及在AR/VR、物联网、人工智能、智慧城市、云计算等等领域的探索,可以说,互联网公司主流的创业和创新方向上,联想大部分都有所涉及,但遗憾的是,几乎没有一个方向能做深,做透。其中,尤以FM365最为可惜。

除了在技术领域没有太大的建树之外,杨元庆领导下的联想还有另外一个重大的问题,就是没有发掘出年轻有为的接班人。

除了在技术领域没有太大的建树之外,杨元庆领导下的联想还有另外一个重大的问题,就是没有发掘出年轻有为的接班人。

在柳传志时期,对于年轻人的挖掘甚至可以用“渴求”来形容,在处理孙宏斌的事情上,柳传志一直到最后才痛下决心,就是惜才,爱才。但杨元庆领导下的联想,用的几乎全是60后甚至年纪更大的老人,别说80后,90后,就连70后的管理者也难见踪影。虽然说年纪大并不一定是问题,但对于IT和互联网产业而言,新鲜血液是必须的,你看看淘宝的CEO是85年的,腾讯的高管大多是70后,没有新鲜血液,也意味着联想对于创新的迟钝和缺乏开拓精神。

4、贸工技

没有研发基因,以“贸工技”为主的联想,在近期随着美国制裁中国引发全民讨论芯片时,意外的的被曝出了当年的“倪柳之争”,进而被人挖出了在5G投票时,联想曾经投给高通的事件。

除了当事人,谁都无法真实的还原当年的倪柳之争,但自从1995年倪光南离职之后,联想在“贸工技”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而倪光南崇尚的“技工贸”则完全失去了地位。

公平的说,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之下,“贸工技”是不是一定比“技工贸”的路线要差,其实是并不一定的,因为研发投入须要很多钱,但在公司还没有做大之前,贸然投入大量资金研发完全没有基础的芯片,可能是一个无底洞,甚至有可能将公司拖垮。因为企业要自负盈亏,跟研究机构不同,国家不会养着你。

暂时禁止评论

微信扫一扫

易采站长站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