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联想的至暗时刻:会被历史淘汰吗? 尽管联想和华为都再三申明

2018-05-18 15:38:15 来源:易采站长站 作者:冬梅

不过,到了2017年年底,根据咨询机构的数据显示, 联想在国内的市场份额已经不足1%,到了2018年Q1,联想在国内的出货量排行中已经不见踪影,在全球的出货量中,除了Motorola品牌保留了一点颜面之外,Lenovo品牌已经消失不见。

联想的至暗时刻:会被历史淘汰吗?

联想的至暗时刻:会被历史淘汰吗?

不仅仅在手机领域出现了暴跌,在联想的本行——PC领域,也被对手超越,并且处于严重滞涨的状态,如Gartner在2018年Q1的数据显示:

联想的至暗时刻:会被历史淘汰吗?

要知道,这个成绩是联想收购富士康PC业务之后的成绩,当时联想希望依靠收购能够再度成为行业第一,可惜这个愿望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实现。当然,目前双方仅差距0.3%,联想依然有超越的可能性。

在PC和手机领域接连传出不利消息的联想,在人事上做了诸多的努力,仅在2016年中就出现了多次的调整:1月初,陈旭东任职联想移动业务中国区总经理;3月,联想从“三大引擎”再次变更为四大集团,即个人电脑与智能设备集团(PCSD)、移动业务集团(MBG)、数据中心业务集团(DCG)、联想创投集团(LCIG)。11月,联想再次公布人事调整:陈旭东负责联想全球服务业务,总裁兼COO兰奇直接负责PCSD,高级副总裁乔健负责MBG,高级副总裁贺志强负责LCIG。

到了2017年,刘军回归(参考小商帮科技(公众号:xiaoshangbang)历史文章《刘军再度出山,联想还能重振雄风吗?》),杨元庆宣布,将联想中国区重组为PCSD和DCG,刘军领导中国平台及中国区PCSD业务,向兰奇汇报;童夫尧担任集团高级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负责DCG中国的端到端业务以及全球超大规模数据中心业务,向DCG业务总裁柯克·施浩德汇报。

到了2018年5月,架构再次变化,联想PCSD和MBG将整合成智能设备业务集团(IDG),与DCG协同发力“智能设备+云”和“基础设施+云”。领导全球市场工作8年多的David Roman将退休离任,乔健将担任全球首席市场官和市场营销高级副总裁,同时,乔健不再负责手机业务的中国区部分,由曾经的“ZUK掌门”常程接管。

一连串的动作,不要说外部人士觉得非常的混乱,在内部也是颇有微词。

一位联想内部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跟小商帮科技(公众号:xiaoshangbang)透露:让乔建领导MBG是个错误的决定,而内部懂行的常程却被调离。乔在HR的工作上是非常出色的,特别有亲和力,也善于沟通和交际,但在移动业务层面上她并不熟悉,任职MBG领导后,乔的思路也是HR的思路,就是不断挖人对移动进行大改造,但乔不懂移动业务,外行指挥内行,这从推出moto z 2018这样的产品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最终改造是失败的,花重金从国有体系挖来的马道杰和虞杲等人,最终也在2017年底后相继离职。

经历了挫折的杨元庆,在2018年不得不让乔建离开MBG领导者的岗位,而让常程再度回归。

就这样,刘军因为“动作太慢”而离职,之后再度回归,常程因为移动业务总体的下滑而被调岗,最后又回归,陈旭东因为业绩的压力,则最终选择了离职。

一直调整到现在,联想给人总体的感觉就是:整个联想集团在战略方向上一直在做调整,到现在依旧不够清晰,而在人事安排上,外部的人员进来后难以融合,并且挖人是否挖的妥当,外界也颇有争议,而内部的管理人员则遇到了天花板,在业务上难以带领公司再度突破。

其实这种调整在联想的发展遇到天花板之后就一直没有停过,2008年,联想大裁员,一位员工写了《公司不是家》,让很多联想人读过泪崩。

不管是那一次的大裁员,还是这些年频繁的调整,矛头都对准了杨元庆。

3、杨元庆

说杨元庆不行或者杨元庆不够努力,都不是一个中肯的评价。

杨元庆曾经也是带领联想不断开疆拓土的得力干将,是柳传志最为器重的人才之一。

1989年,杨元庆加入联想,到1991年,因为业绩出色,被任命为联想集团CAD部总经理,在此后的两年里,杨元庆把年销售额从3000万元增加到3亿元,到了1994年,杨元庆出任联想电脑公司微机事业部总经理。在其带领下,当年联想自有品牌电脑销售出4.2万台,跻身于中国市场三甲之列。时年,杨元庆29岁,除了当年的孙宏斌和另外一位天才,28岁就进入公司管理层的郭为之外,联想的年轻人中再也找不出比杨元庆更出色的人才。

暂时禁止评论

微信扫一扫

易采站长站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