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每一位伙伴都是主角 每一类生态都很华为

2018-04-16 17:39:48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王丽

  青岛,华为中国生态伙伴大会2018。参与其中的每一位伙伴都是主角,而从中传递的每一项策略,都很体现华为生态的理解。会上,我们共同见证了"生态纪"的到来,但更应关注"生态纪"所推动的指数级成长;我们也看到了"+生态"合作框架,而"三个转型"的背后,是华为质量型成长的业务模式。

  三个阶段看华为

  回溯历史,文艺范地解读华为渠道生态建设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初恋时懵懂爱情、衣带渐宽终不悔、化作春泥更护花三个阶段。

  2011~2014年,华为初恋企业级市场,确定了"聚焦"和"被集成"基本态度。以市场格局角度判断,其在此阶段基本确立了中国ICT市场领导者地位。同时,"很华为"的边界和"很华为"的态度,更令伙伴放心合作,合作伙伴数量超过5000家。当然,此时渠道商还处于"盒"伙人定位,以硬件盒子买卖为主要业务模式。

  2015年~2017年,期间用户需求发生本质改变,从单纯关注产品,转向关注解决方案。华为渠道策略也随之调整,并进行了一系列衣带渐宽终不悔式的探索。标志性事件包括:2015年5月,发布"BDII"行动纲领;2015年8月,举办首届ISV峰会;2016年首提生态概念;2017年提出"平台+生态"双轮驱动战略。

  2018年之后,经过前两年的铺垫,华为对生态的理解日臻成熟,其明确自身技术平台、资源平台、服务平台的业务定位,并开始推动有行动、有质量的生态体系建设,以期在企业数字转型中,创造指数级价值。

  2018年的关键词

  此为过去9年中,华为渠道生态建设的三个阶段。剔除"创新"、"共赢"等形容词,其实华为也并非先知先觉。在企业级ICT市场中,华为首提生态理念,但只是顺应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顺势而为。当然,其敏锐的市场洞察力、敏捷的策略调整能力、强大的执行能力,也确实很能体现华为特质,这才是其连续数年保持高比例增长的原因。

  聚焦此次华为中国生态伙伴大会,为何被华为称为新纪元的开始?与上一年度进行对比,华为延续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平台+生态"双轮驱动等核心业务思路,但变化也颇为明显。新增了如下关键词:例如,指数级成长、生态角色多元化、生态角色能力复合化、"生态纪"、"+生态"合作框架、生态伙伴地图、华为生态大学等。

  多元化&复合化

  首先,会议主题词从因聚而生的"Σco-Partner",延伸为以行致盛的"Σco-XA"。"Σco-XA"已透露了会议核心信息。X,代表多元化的合作伙伴;A,则表示行动。由此,"Σco-XA"可组合理解为,多元化决定了生态繁荣,而行动则创造了指数级生态价值。

  其实,2017年,华为以明确生态体系的多元化角色定位,但与市场趋势结合,企业数字化转型中又催生出现诸多新"物种"。2018年突出的变化是,华为开始强调每一位伙伴都是生态的主角

  负责生态合作的华为EBG中国区副总裁杨文池表示,将当前华为数量较为庞大的三类伙伴比喻为:"盒"伙人、"联"体人、"云"中人。"盒"伙人仍以销售华为硬件产品为主要业务模式;"联"体人主要指ISV合作伙伴,已与华为推出联合创新解决方案;"云"中人为华为云合作伙伴,基于公有云平台为用户提供服务。"三类伙伴共存于同一生态体系,角色定位既有重叠复合化,又已形成相互合作。希望通过华为生态大学,通过华为e+平台的推出,增进伙伴能力的多元化融合、业务合作的多元化创新。"杨文池说。

  指数级&有质量

  再来看华为EBG中国区的业务目标,2018年业绩目标增长率应不会低于上一年度,但延续华为的一贯作风:在急行军中调整步伐,华为将更强调有理性、有质量的增长,这也是一项"很华为"的作风。

  其实,近些年基于业绩压力,不少IT企业并没有以理性态度对待互联网客户、对待集团用户的"集采"业务。当然,如此态度可保持市场份额,但伤敌一千也必自损八百。2018年,华为则更强调建立有质量的生态体系。

  举例说明,2016年,华为EBG中国区与ISV联合推出120余个创新解决方案,2017年,ISV生态伙伴数量增至400家,联合解决方案已超过530个。2018年,华为已明确目标,联合解决方案数量至少要达到800个。

  简单计算可知,方案数量增幅有所降低,但华为在此方面的投入,对联合解决方案的要求仍在持续提升。2018年,华为将更强调联合解决方案的可复制性,以及聚焦细分应用场景。

暂时禁止评论

微信扫一扫

易采站长站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