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诺基亚陨落之鉴

2018-04-08 22:30:57 来源:易采站长站 作者:王丽

在销售额和利润至上的企业大环境里,公司的既有优势会被不断强化,敢于直言指出劣势的员工凤毛麟角。因此从总体上看,诺基亚将精力放在短期市场效应的硬件方面,它甚至因为高成本风险舍弃了触控风潮,且在具有长远价值的系统方面成就甚少。优点走得太远了,核心能力就成了核心障碍,曾经让公司繁荣的组织惯例成为了其发展的掣肘。因此对成功的企业而言,“忘记力(unlearn)变得非常重要”。把过去最擅长、最核心的东西忘掉,才能重获创新的能力和冒险的勇气。

诺基亚被诟病的系统封闭性,一方面为主观原因,即前文所述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在组织内部一直没有达成组织共识、形成组织规范。另一方面,3G时代,有线、无线、图像、视频、娱乐、电子商务等在不断融合,塞班系统抗不住这么大的流量。虽然诺基亚不断动员塞班平台的开发者,举行开发者大会,但应用软件开发者没有太大热情,因此很好的应用开发无法“跑”出来。

3

诺基亚曾被选为全球最差董事会,因为在最关键的时刻,董事会总是给它派去错误的人选。阶层化管理和不懂技术的领导(一高管承认“在(当时的诺基亚)高层没有真正懂软件的人”),让公司内部决策机制冗长,并出现管理断层。

2006年的CEO康培凯,不但没有将智能手机业务独立出来高度重视、避免旧业务掣肘,还将其和功能手机业务合并,白白送了它的命。这个在诺基亚呆了30年的老员工,对传统业务的复杂情感使其无法放弃传统和已经颓势的塞班。

领导层清楚从手机公司转变为软件公司的必要性,却未能将手机业务的利润投入到新领域的开拓之中。一位高管说:“打造一个新的操作系统需要时日。那就是我们为什么不得不坚守塞班的原因。”就这样企业进入“相互替代陷阱”。

为了让财务报表更好看,2007年诺基亚放弃自主开发核心芯片技术,将多年技术投入的结果——3G芯片团队出售给意法半导体。芯片、操作系统,两大核心阵地的弃守,让诺基亚自砍手脚。高端市场被苹果占据时,诺基亚山寨手机满天飞,可谓腹背受敌。

很多商业失败案例告诉我们一个幽默的讽刺,以赚钱和利润为目的的企业,往往是赚不到钱的。苹果因为成本失控,赶走乔布斯换上一个卖可乐的副总裁,换来的是卖不出去的苹果打印机。直到乔布斯回归以技术和用户体验为核心,推出划时代产品,才出现了今天的苹果。

2010年,和诺基亚毫无瓜葛的异国昔日微软人埃洛普就任CEO,情态在另一个极端依然在恶化。在基于Meego的N9发布不到一周内,埃洛普明确回应,尽管N9取得了巨大反响,但诺基亚仍要放弃Meego,并把重点完全放在Windows Phone的开发上。2011年初,诺基亚结盟微软,全面转向Windows Phone平台,几乎又是从零开始。Google的副总裁犀利的说,两个火鸡加在一起不会成为雄鹰,因为他们都是旧时代的代表。

有人说埃洛普是微软卧底,让微软以74亿美元收购了诺基亚,捡了个大便宜。他自己拿到高昂的签字费、违约金,却让近两万的诺基亚手机员工被裁,诺基亚手机的市场份额断崖式跌落。但今天看看微软也并没有在这场收购中得到什么便宜,也有观点认为这是诺基亚金蝉脱壳,成为世界四大通信设备提供商之一的良机。

如今关于诺基亚能否卷土重来的讨论仍在继续,对其新的产品战略也褒贬不一。但不容小觑的是,诺基亚技术部门的大量专利使其单靠技术授权实现着非常高的盈利。早在2011年苹果向诺基亚一次性支付的赔偿金大概在4.2亿欧元,以及日后每个季度9500万欧元以上的后续费用。除了苹果,那些耳熟能详的企业基本都在此列。

4

打败诺基亚的是来自PC界的苹果,而压倒他和微软手机系统的最后一根稻草,竟然是搞搜索的谷歌。这些吃“大鱼”的挑战者为市场带来新的创意和思维方式,从而具有独特的情感吸引力。

随着时代发展,手机不再是handset而是信息终端,企业的竞争从硬件之争变为系统之战,好的手机则必然出自信息化公司之手。这就是为什么产品单一的苹果后来居上的核心。当一个行业的技术、模式、产品、服务中的一个或者几个方面发生根本性变化的时候,就是行业发生了结构性变化,此时则是企业结构转型的生死关头。

暂时禁止评论

微信扫一扫

易采站长站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