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谁该为诺基亚的陨落买单?全球最差董事会或难逃其咎

2018-04-08 22:31:56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王丽

  诺基亚曾被选为全球最差董事会,因为在最关键的时刻,董事会总是给它派去错误的人选。阶层化管理和不懂技术的领导(一高管承认“在(当时的诺基亚)高层没有真正懂软件的人”),让公司内部决策机制冗长,并出现管理断层。

  2006年的CEO康培凯,不但没有将智能手机业务独立出来高度重视、避免旧业务掣肘,还将其和功能手机业务合并,白白送了它的命。这个在诺基亚呆了30年的老员工,对传统业务的复杂情感使其无法放弃传统和已经颓势的塞班。

  领导层清楚从手机公司转变为软件公司的必要性,却未能将手机业务的利润投入到新领域的开拓之中。一位高管说:“打造一个新的操作系统需要时日。那就是我们为什么不得不坚守塞班的原因。”就这样企业进入“相互替代陷阱”。

  为了让财务报表更好看,2007年诺基亚放弃自主开发核心芯片技术,将多年技术投入的结果——3G芯片团队出售给意法半导体。芯片、操作系统,两大核心阵地的弃守,让诺基亚自砍手脚。高端市场被苹果占据时,诺基亚山寨手机满天飞,可谓腹背受敌。

  很多商业失败案例告诉我们一个幽默的讽刺,以赚钱和利润为目的的企业,往往是赚不到钱的。苹果因为成本失控,赶走乔布斯换上一个卖可乐的副总裁,换来的是卖不出去的苹果打印机。直到乔布斯回归以技术和用户体验为核心,推出划时代产品,才出现了今天的苹果。

  2010年,和诺基亚毫无瓜葛的异国昔日微软人埃洛普就任CEO,情态在另一个极端依然在恶化。在基于Meego的N9发布不到一周内,埃洛普明确回应,尽管N9取得了巨大反响,但诺基亚仍要放弃Meego,并把重点完全放在Windows Phone的开发上。2011年初,诺基亚结盟微软,全面转向Windows Phone平台,几乎又是从零开始。Google的副总裁犀利的说,两个火鸡加在一起不会成为雄鹰,因为他们都是旧时代的代表。

  有人说埃洛普是微软卧底,让微软以74亿美元收购了诺基亚,捡了个大便宜。他自己拿到高昂的签字费、违约金,却让近两万的诺基亚手机员工被裁,诺基亚手机的市场份额断崖式跌落。但今天看看微软也并没有在这场收购中得到什么便宜,也有观点认为这是诺基亚金蝉脱壳,成为世界四大通信设备提供商之一的良机。

  如今关于诺基亚能否卷土重来的讨论仍在继续,对其新的产品战略也褒贬不一。但不容小觑的是,诺基亚技术部门的大量专利使其单靠技术授权实现着非常高的盈利。早在2011年苹果向诺基亚一次性支付的赔偿金大概在4.2亿欧元,以及日后每个季度9500万欧元以上的后续费用。除了苹果,那些耳熟能详的企业基本都在此列。

  4

  打败诺基亚的是来自PC界的苹果,而压倒他和微软手机系统的最后一根稻草,竟然是搞搜索的谷歌。这些吃“大鱼”的挑战者为市场带来新的创意和思维方式,从而具有独特的情感吸引力。

  随着时代发展,手机不再是handset而是信息终端,企业的竞争从硬件之争变为系统之战,好的手机则必然出自信息化公司之手。这就是为什么产品单一的苹果后来居上的核心。当一个行业的技术、模式、产品、服务中的一个或者几个方面发生根本性变化的时候,就是行业发生了结构性变化,此时则是企业结构转型的生死关头。

  具有成功经验的企业要将创新和转型提升到生命高度,并有承受利润大幅下降的魄力,和破除成规的决心。这一点在非初创者的CEO面前似乎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遗憾的是,当管理者眼中是存量市场,而非增量市场的时候,对外的扩张进取心就会转为内部的相互制衡,从而错失进入新市场的机会。

  面对行业结构性变化的企业就应该敏锐的进行结构转型。转型中企业要正确处理新旧两个市场的关系;在与对手竞争的同时与社会趋势竞争;在提升战胜对手的能力的同时提升战胜自我的能力;并做好新瓶装新酒、新瓶装老酒的两个维度的创新,一手抓着现在,一手拥抱未来,否则大潮来时巨轮转向必然为时已晚。

  于情而言,很多人对诺基亚还是情感深厚的,于是巨人的陨落就显得更加惋惜和悲壮。有人说,三星在全球的市场份额下跌,而苹果的电池门事件,以及iPhone X手机销量低迷的情况,这都成为了诺基亚手机重新崛起的大好机遇。明天无法预言,但收拾好昨天的教训,是所有人的必修课。

  钛媒体 作者:砺石商业评论

2页 上一页  [1] [2] 

诺基亚拟在芬兰裁减353名员工 强化节约成本措施

诺基亚第四季度净亏损3.84亿欧元 同比转亏

黑莓输了官司 同意向诺基亚支付1.37亿美元专利费

诺基亚涅槃重生偷偷赚钱 市值较5年前最低点涨超500%

诺基亚宣布停止虚拟现实技术研发 市场进入洗牌期

暂时禁止评论

微信扫一扫

易采站长站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