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华为生态大学如何做好使能者和推动者?

2018-04-08 10:37:0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秋军

  最近,成都、杭州、武汉、南京、西安等多个城市纷纷推出各项政策,卷入人才争夺战,“抢人大战”成为新闻热点。不仅二线城市,连北上广深也加入了争夺。3月21日,北京出台了“历史上最开放的落户政策”;3月26日,上海则明确表态“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并设立落户绿色通道。为什么呢?我们可以发现这些城市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在加速推进城市升级转型和区域竞争力提升。在向智慧城市转型、传统产业向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ICT领域的高端人才格外受到青睐。

  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迅速。ICT领域的新人如果仅靠高校自身的培养很容易与实际需求间产生脱节。另一方面,随着ICT技术的快速迭代更新,人才也需要不断“刷新”自己,学习的过程将贯穿整个职业生涯。这些因素综合起来,一直让中国的ICT人才处在紧缺状态。在数字化转型已成企业必然选择的今天,ICT人才将决定数字化转型的成败。这也是为什么在华为践行的“3+1”生态(销售生态、解决方案生态、云生态和人才生态)战略中,将“人才生态”作为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华为生态大学如何做好使能者和推动者?

  作为华为ICT人才生态的新载体,3月进行的华为中国生态伙伴大会2018上,华为生态大学正式成立。它为自己赋予了一个神圣而又艰巨的使命——致力于成为中国数字化转型的人才引擎。通过汇聚各方力量,输送智慧和资源,使能 ICT 未来发展,培养创新和应用型人才,为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助力。

  “独行快,众行远”,华为深知ICT人才生态的建设不是产业链里的哪一方可以独自完成的,需要集合生态各方的智慧与力量。为此,华为生态大学特意聘请了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朱岩,上海交通大学学生创新中心主任陈江平,北京理工大学教授、长江学者王国仁,北京交通大学软件学院院长卢苇作为特聘专家。运用集体的智慧与经验指导生态大学的长期发展,策划并管理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战略发展方向,真正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为中国培养ICT人才。

  华为生态大学为有质量的增长提供人才支撑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高质量发展”成为核心关键词,而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人才无疑是第一资源。在ICT这样一个高度智力密集型领域,人才更是重中之重。但现实情况并不乐观,来自计世资讯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目前我国ICT产业人才市场存在严重的供需不匹配问题,已经制约了ICT产业人才的市场发展。2017年中国ICT领域总缺口超过700万,其中新兴领域缺口超过250万,而新兴技术恰恰是数字化变革的重要引导因素。

  为此,计世资讯总经理高海芳建议:ICT企业需要更加重视人才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提升人才总体贡献价值;人才要更关注适用性,加强人才匹配和人才能力验证;产业链需要构建更成熟、更紧密的合作模式;要积极探索产教融合、产业链融合的合作模式,提前锁定未来人员需求,减少人员的不确定性。

  事实上,如何解决ICT人才缺乏问题、如何实现有质量的增长,不仅仅是政界、学界考虑的问题,同样也是包括华为在内的产业界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生态大学,正是华为对这个问题给出的答案。

  笔者认为,为了推动“有质量的增长”,华为考虑更多的是提升产业链的整体人员素质能力,帮助伙伴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实现可持续、有质量的增长。在其中,人才无疑是重中之重。而华为生态大学要做的,恰恰就是将政府、教育机构及合作伙伴等生态各方连接起来,共同构建开放、共享、共赢的ICT人才生态。

华为生态大学如何做好使能者和推动者?


华为EBG中国区副总裁 华为生态大学校长杨文池

  正如华为EBG中国区副总裁,华为生态大学校长杨文池所说:“传统社会通过行业数字化转型向智能社会演进,ICT技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只有持续的ICT人才培养、人才储备,才能够为智能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今天,面对新时代的挑战,我们发布华为生态大学,用新的载体对华为人才生态再次升级。我们愿意继续与政府、院校、伙伴和其他机构进行更深入的合作,让产业受益,让人才获益。”

  华为生态大学是什么,有什么,做什么?

  那么,为什么说华为生态大学能够构建起ICT人才生态,并为中国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人才支撑呢?这还要从这所“新型大学”的定位和组成说起。

华为生态大学如何做好使能者和推动者?

  首先,华为生态大学是什么?简而言之,华为生态大学就是华为ICT人才生态的新载体。这里所谓的新载体,是对比过去而言的。

暂时禁止评论

微信扫一扫

易采站长站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