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了!上海这所小学上了苹果公司最新发布会
2018-03-30 14:34:01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冬梅
接下来进入闯关晋级式的分层学习环节。学生在“云课桌”上做题,赵老师轻点手中iPad屏幕,便能实时掌握学生做题进度、对错,每一题的正确率,点击学号,还可调出学生的电子草稿和答卷,知晓具体完成情况,必要时可介入一对一指导或针对性讲评。
根据学生一星题的正误,电脑自动推送不同层次的二星题,一星题做错的学生得到的是二星B题,过关后才能做二星A题。以此类推,逐层进阶。
在最后的拓展题,赵老师联系时事,创设了一个马航失联的情境,要求学生根据卫星提供的坐标数据,在图上确定搜索范围,并在搜索范围内寻找残骸疑似物,用数对表示确切位置,发送给指挥部。学生们分组合作,在“云课桌”上忙碌起来,现场气氛活跃。
“学生答题情况的数据采集、统计分析能够即时反馈给我,方便我当堂掌握学情,并根据学情第一时间调整教学策略。”赵佳琳告诉记者,信息技术给数学学科的分层教学带来极大方便,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
学生听懂了吗?会了吗?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究竟如何?教师当堂往往只能凭借个人经验作出模糊的判断,而今天的新技术通过对渗透在课堂各个环节的大数据的记录和分析,能够帮助教师精准地捕捉到学生的微观表现。卢湾一中心语文组正是发挥信息技术这一优势,在利用大数据分析改进教学上进行了尝试。
在以往教学中,学生学写新字时写错笔顺,教师是很难发现的。比如“疑”字,学生特别容易写错笔顺,因此语文教师陈芸在教三年级课文《看月食》时,设计了一个练习,她让学生在iPad上书写“疑”字。
借助后台技术,学生写字的相关数据被记录了下来,并很快将统计分析结果反馈给陈老师。几个条形图、饼状图直观地显示这个班级学生写错的笔画以及人数、占比、错误率,错得最多的是第一笔。
“根据电脑反馈的具体数据,我及时跟进指导,纠正学生错误。”陈芸说,“而且在后面班级的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这个字的起笔,错误率明显减少。”
因为有了iPad,一中心的英语课在学生中间的魅力指数直线上升。在一节故事教学课上,张帆老师带领学生打开电子书,电子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儿歌、插图、音频、视频,孩子们饶有兴致地朗读起来。
她还让学生用Toontastic软件,分组合作制作动画片“小老虎的魔法眼镜和它的朋友们”。学生们根据故事情节,在iPad上点点戳戳、拖来移去,几分钟就搭好动画场景,再配上背景音效和对话,一部声色俱全的卡通片就算制作完毕,再上传班级主页展示,孩子们热情高涨。
“这种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新颖有趣,因此很受学生欢迎,而且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中用英语对话,听到自己和别人的发音,有了大胆说出来的勇气。”这是张帆在课堂上使用iPad后的直接感受。
小学英语口语教学至关重要,但由于我国小学班额普遍较大,一堂课35分钟下来,不可能人人有机会操作口语,教师也很难一对一地纠正发音。
能否发挥新技术的优势,弥补传统教学的缺憾?一中心英语组教师动起了脑筋。他们利用iPad上的talktalk软件将学生在课堂上的个人朗读或两两对话的语音记录下来,以便课后评价和反思;他们还用苹果公司研发的语音识别系统,诊断学生口语状况。
英语教师施莉虹曾在课上创设一个为人指路的情境,让学生用英语对iPad中的虚拟人物发指令,引导其到达目的地。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自然地用英语表达,语音识别系统能够自动评价学生的发音。
“有的孩子不愿意当众讲英语,觉得有压力,但是对着电脑,他们更放得开。”施莉虹说,“我们的目的很纯粹,就是让学生对英语感兴趣,愿意学。”
记录学生学习过程数据,提供针对性辅导,不仅发生在英语学科,自然学科同样在实践。自然课教师包滢蕾介绍说,他们会用iPad实时拍摄每组学生的实验过程,在交流汇报环节回放某些片断,便于师生共同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查找问题。
此外,自然学科时常组织学生开展长周期探究活动,比如养蚕、种花、培植蘑菇,以往学生会以小报的形式呈现探究成果,如今学生用iPad写日记、拍照片、摄像,实时记录整个探究过程,最终生成一本精美的全媒体电子书,分享到校园网,煞有滋味。
◎ 为自主学习保驾护航 ◎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00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