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中的迭代器与生成器高级用法解析
2020-06-25 07:45:19 来源:易采站长站 作者:易采站长站整理
>>> {i for i in range(3)}
set([0, 1, 2])
>>> {i:i**2 for i in range(3)}
{0: 0, 1: 1, 2: 4}
如果您不幸身陷古老的Python版本中,这个语法有点糟:
>>> set(i for i in 'abc')
set(['a', 'c', 'b'])
>>> dict((i, ord(i)) for i in 'abc')
{'a': 97, 'c': 99, 'b': 98}
生成表达式相当简单,不用多说。只有一个陷阱值得提及:在版本小于3的Python中索引变量(i)会泄漏。
生成器
生成器是产生一列结果而不是单一值的函数。
第三种创建迭代对象的方式是调用生成器函数。一个 生成器(generator) 是包含关键字yield的函数。值得注意,仅仅是这个关键字的出现完全改变了函数的本质:yield语句不必引发(invoke),甚至不必可接触。但让函数变成了生成器。当一个函数被调用时,其中的指令被执行。而当一个生成器被调用时,执行在其中第一条指令之前停止。生成器的调用创建依附于迭代协议的生成器对象。就像常规函数一样,允许并发和递归调用。
当next被调用时,函数执行到第一个yield。每次遇到yield语句获得一个作为next返回的值,在yield语句执行后,函数的执行又被停止。
>>> def f():
... yield 1
... yield 2
>>> f()
<generator object f at 0x...>
>>> gen = f()
>>> gen.next()
1
>>> gen.next()
2
>>> gen.next()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stdin>", line 1, in <module>
StopIteration
让我们遍历单个生成器函数调用的整个历程。
>>> def f():
... print("-- start --")
... yield 3
... print("-- middle --")
... yield 4
... print("-- finished --")
>>> gen = f()
>>> next(gen)
-- start --
3
>>> next(gen)
-- middle --
4
>>> next(gen)
-- finished --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
StopIteration
相比常规函数中执行f()立即让print执行,gen不执行任何函数体中语句就被赋值。只有当gen.next()被next调用,直到第一个yield部分的语句才被执行。第二个语句打印– middle –并在遇到第二个yield时停止执行。第三个next打印– finished –并且到函数末尾,因为没有yield,引发了异常。
当函数yield之后控制返回给调用者后发生了什么?每个生成器的状态被存储在生成器对象中。从这点看生成器函数,好像它是运行在单独的线程,但这仅仅是假象:执行是严格单线程的,但解释器保留和存储在下一个值请求之间的状态。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00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