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库存分销导购有“温度” 传统及AI导购完败
2019-01-29 16:30:08 来源:沙水寒 作者:于丽
去过屈臣氏的人一定忘不了导购的锲而不舍,从进店开始他们就会不断评论你的肤质,然后不停向你推荐一些从没听过的牌子。在他们的坚持下,你很难不买一两件推荐的产品,回到家中才幡然醒悟发现白买了。
传统导购多数起到的是促销作用,因为他们有提成制度,导购收入和业绩挂钩,有的甚至没有底薪,全靠提成。受到网络和电子商务冲击,导购业绩压力比以前更重,因此如屈臣氏般违背消费体验、一本正经说瞎话的导购,在传统导购中还是非常多。
但是笔者认为,随着新零售发展,要吸引消费者到店,没有附加值的行业也许会完全消失,但是导购作为最重要的附加值之一不能消失。导购是人群,也是行为,对于从业者或者消费者两方人群都不可或缺。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互联网创业者基于传统导购的弊端一直对其进行着各种升级尝试。
导购电商是导购+互联网的最初尝试
导购在经济市场中是引导顾客购买的过程,是一种促成行为。到互联网时代,电商平台迅速发展,电商购物环境与商场不同,所以客服和导购存在不小差异。因此不少创业者在互联网创业项目中尝试突破这一差异,企图加入导购因素。
1、传统导购电商已逐渐被淘汰
导购类电商比如蘑菇街、返利网,就是主要通过数据来进行比价、返利来或者是精选内容吸引购物。这类应用也曾经迎来过高速增长期,根据艾媒咨询的数据,2016年中国电商导购市场增长率达到68.3%。然而极光大数据《导购电商app行业研究报告》显示,到了2017年,导购类电商市场渗透率就开始呈现下滑状态,从7%跌到了5.6%,具体拿“什么值得买”来说,其流量在2015年曾在Alexa全球排在前300,而现在已经到了10000+位开外。笔者认为导致这样变化的发生,并非导购不被需要,而是导购电商存在弊端,缺少“人”的因素。
2、新的导购电商仍只是规范化的淘宝客
导购平台首先要吸引消费者使用相关应用才有机会促成,其次这种平台依靠数据、内容来促成,十分被动,没有针对性。它非常明显地在导购环节阉割掉了“人”的部分。于是在近年我们看到有一类尝试加入“人”的导购电商平台,比如粉象生活。它加入了多级佣金制度,让用户主动去找用户,主动向其他人介绍产品、引导他人消费来赚取佣金。然而该平台实质上仍然是做着淘宝客的工作,虽然它从软件系统上规范了佣金制度,但是仅仅是调动了一部分人的积极性。
智能导购以数据为驱动却忽视了用户情感
导购电商是从平台化的角度来尝试导购的互联网升级,还有一类导购升级是从导购端出发,企图量化导购工作实现智能化管理,然后再批量复制。
- 热点聚合: 爱库存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00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