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新零售是传统体育零售的突围法宝还是自毁前程?
2018-12-19 11:37:24 来源:刘旷 作者:于丽
如今,中国体育产业正在迎来黄金发展时期,无论是人们“健身锻炼”意识的觉醒,还是未来5万亿体育市场规模的推动,都为中国体育产业带来更多发展的可能。其中,体育鞋服行业作为体育产业最为重要的一部分,近年来也进入到了爆发增长期。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从2012年到2017年,我国运动鞋服市场规模从1392亿元上涨到2121亿元,增长率超过50%,其中运动鞋服行业CR5由58.6%升至68.9%,CR10由47.4%升至53.9%,行业集中度明显高于服装整体及细分领域,且仍在提升。
国内传统体育零售行业危机渐显,国产品牌“饱经风霜”
然而,在运动人口上涨、市场规模增加的大好背景下,传统体育零售行业却形势低迷,有很多传统零售商陷入关店危机,大量中小型运动零售商纷纷倒闭。名重一时的德尔惠、喜得龙、金莱克等品牌都折戟沉沙、黯然退场。
最近,就连中国民族运动品牌贵人鸟也陷入了关店潮,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贵人鸟股份新开零售终端503家,关闭零售终端879家,净关闭376家,相当于平均不到一天就净关闭一家店。2018年第一季度新开零售终端78家,关闭零售终端133家……除了贵人鸟之外,还有许多传统体育零售商也迎来了“关店潮”。
关店、倒闭等现象层出不穷,为传统体育零售行业蒙上了一片挥之不散的乌云,与之并存的,是这些年来传统体育零售商面临的诸多难题。
难题一,因为电子商务的冲击,导致线下实体门店流量下滑严重,传统体育零售商获客难。现如今,网上购物已不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因其便捷、优惠、种类齐全等优点,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网上购物,网购甚至已经成为了大部分现代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在这种情况下,电商无疑抢走了不少传统体育零售商的线下流量,在与电商的“大战”中,传统体育零售商缺乏吸引顾客的手段,更多的是“等客上门”,颇有些“任人宰割”的味道。
难题二,商业地产价格不断攀升,运营成本与日俱增。传统体育零售商的门店租金、日常维护和服务人员工资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且这些年来,商业地产的价格也是水涨船高,如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黄金地段的门店,每年租金已经超过上百万元,就算是二三线城市的租金价格每年也要几十万。这对于传统体育零售商来说是极大的负担,在流量下滑、门店租金上涨的情况影响下,盈利变得越来越艰难,很多传统体育零售商不得不关掉部分店面以节约昂贵的租金成本。
难题三,国际品牌的持续“入侵”,国产体育品牌生存空间受到挤压。《经济学人》在2017年发布的《中国开赛——崛起中的中国体育健身产业》中显示,2016年中国体育健身市场规模接近1.5万亿元(约合2168亿美元),其中体育产品和装备的消费占了近70%。报告还指出,中国服装鞋类、保健、休闲和教育产业未来五年将会增长26%到42%。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00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