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进口方面,中国苹果进口量较少,进口苹果主要来自美国、新西兰和智利。2016年我国全年苹果的进口总量为6.7万吨,而2017年进口6.87万吨,整体上苹果作为全球最大的生产国,进口量几乎少之又少,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
从图2可以看出相关的规律性,月度进口量走势有明显的波峰和波谷,通常第二季度的进口量最多,第四季度的进口量最少。根据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一般每年的4月、5月为该年进口量最大的月份。每年的年度进口量合计数虽表现出上下波动,不过整体仍是偏增长的趋势。
图2:2000-2017年中国鲜苹果进口情况

数据来源:WIND、瑞达研究院
苹果出口方面,自2004年起,我国一直保持世界最大苹果出口国的地位,2017年中国苹果出口量150万吨不到,占国内苹果产量仅仅3%的比例。
规律性上看,月度出口量走势也有明显的波峰和波谷,通常第四季度的出口量最多,第二季度的出口量最少,与进口量形成鲜明的反差。根据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一般每年的11月至次年1月期间为一年苹果出口量最大的时间段,年中6、7月份则出口量降至该年最低。2000年以来,苹果出口量震荡攀升,09年至15年有所回落,不过于2016年出口量达到了130万吨以上,创历史新高,占该年产量的3%左右。
据海关数据显示,2018年4月,中国出口苹果数量为13.4435万吨,与2017年4月相比下降8.3%附近,累计出口47.47万吨,累计同比下降了11.3%。
图3:2013-2018年中国鲜苹果出口情况

数据来源:WIND、瑞达研究院
(二)需求方面
全球鲜苹果消费量也一直呈现增加趋势,2017/18年度全球鲜苹果消费量约6458万吨,苹果加工消费量则在过去的20多年中有所起伏,整体维持稳定态势,2017/18年全球深加工消费量约为1125万吨。
中国苹果的需求主要分为国内消费、加工、和出口。其中国内鲜食消费占绝大比例,2017/18年度国内消费达到3500万吨,同年度产量为4350万吨,消费的比例达到80%,而加工方面则为460万吨,出口为138万吨左右,分别占苹果需求的10%和3%。近十年,中国苹果需求不断上涨,主要受国内消费方面的带动,苹果出口和加工的变化则相对平缓,加工方面大多维持在500万吨左右,出口则保持在100万吨附近。
图4:2007-2018年度中国苹果需求情况

数据来源:WIND、瑞达研究院
图5:2007-2018年度中国苹果需求情况

数据来源:WIND、瑞达研究院
而苹果生产的季节性决定了苹果消费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特别是秋冬季节的苹果消费相对较多,其中圣诞、元旦以及春节期间的苹果消费相对旺盛。而夏季需求相对较少,特别是进入5月份后,随着其他时令鲜果的上市,苹果的消费需求进入淡季期。我国的富士苹果主要是晚熟品种,大多数苹果在秋季的9月开始逐渐上市。加上我国苹果消费主要以鲜果消费模式为主,占比在85%左右,当然也包含损耗量;12%为深加工,出口量占比较为低。
图6:中国苹果供需平衡表

数据来源:布瑞克、瑞达研究院
综合上,从2015年新苹果上市之后,改变了苹果供不足需的局面,随着人均表观消费苹果超过30公斤/年,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其需求开始缓慢增速。然而2017/2018年度国内苹果供需相对宽松,鲜食苹果占比在85%以上,另外深加工占比在10%附近,剩下的不到1%是苹果出口。但是2018/2019年度年库存消费比预估值将从7.56下滑至2.01,主要是今年苹果主产区受到历年罕见的灾害,据中国苹果网数据显示,由于清明节苹果产区气温大幅度降低的影响,导致苹果主产区受到不同程度的减产,陕西产区坐果情况比开花情况更为严重,减产预期在14%-15%;而山西减产预期在5.212%,河南产区苹果减产预期在1%附近,辽宁减产预期在0.58%,山东减产预期在10%左右,甘肃减产预期在4-5%,综合以上六个主要苹果省份占据全国苹果产量的80%以上,但从目前套袋情况看,保守预估全国总产量减产约在30%之上。对于商品优果的影响或将更加严重,今年苹果供应存在一定的结构性问题,基于新季苹果在天气的主导下,优果率比去年同期下滑的预期,而同比2014年的冻害,新年度苹果的收购价格将决定今年苹果期货价格是上涨空间。中长期来看,优质苹果供应相对稀缺,而劣质或者差果的供应量仍显的宽松,使得市场的富士苹果呈现明显的两极分化的极端现象。
(三)产销区现货方面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00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