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李书福:华为的成功,归根结底是灵活运用了孙子兵法

2018-06-29 14:16:21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王丽

国际化之路虽然开花很早,但所结果实却正当其时,不仅拯救了迷途中的华为,也把华为带到了美丽新世界,更让世界改变了中国制造等于粗制滥造、没有技术含量、没有服务的印象。2003年华为海外收入超过了10亿美元,是两年前的10倍,美元兑人民币汇率还是8.3。2004年,海外收入占到了华为收入的40%。海外收入连续增长,将华为带出了电信业的冬天。2011年当华为的海外收入占比超过了67%,达到了创纪录的1383亿元时,与2000年还仅有1亿美元的海外收入相比,11年间增长了近220倍而国内业务额,增长了不到3倍。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国际化,华为现在将在哪里沉浮。被卖掉的摩托罗拉和申请破产的加拿大北电网络都是可能的样本,它们都曾是电信设备制造领域炙手可热的明星。

任正非认为,要成为通讯和互联网技术领域的领路人,需要接受更严格的检验,以前是世界渴望揭开华为的神秘面纱,现在是华为自己要做丹柯的时候了。丹柯是高尔基的《伊则吉尔老婆子》中的神话人物,他漂亮、年轻、勇敢,把自己的心掏出来,用火点燃,为后人照亮前进的路。从小喜欢听母亲讲神话故事的任正非说,华为要像丹柯那样, 引领通讯产业前进的路。

任正非开始反思,过去的行事风格太黑寡妇了,经常在一两年后就把合作公司吃了或者甩了。黑寡妇是一种毒蜘蛛,雌性的蜘蛛会在交配后立即咬死配偶,因此得名。任正非在内部会议上提出了这个比喻,也许不需要什么勇气,他要将华为带向更为开放、合作和共赢的道路上。

3

华为在国际化征程中,创始人任正非的经历,引起国际舆论争议。作为军方副团级转业技术人员,一些国家尤其美国各界针对此点提供各种质疑。无论如何,国家安全这个理由,成为华为国际化的某种障碍。

2004年之后,美国政界反对华为进入电信市场的声音经常是压倒性的。在全球50家电信运营商中,已有46家与华为有战略合作关系,但与美国AT&T、Sprint和Verizon等大电信运营商合作,面临重重政治审查。任何一项收购,哪怕只是涉及几百万美元的硅谷小公司Leaf的收购都被审查,早先收购3COM的失败也就很正常。

华为就如电信设备供应商中的幽灵,它触角所不达的地方,竞争对手的日子才过得滋润。如果将全球市场划分为四个区域,在亚洲太平洋和欧洲,华为都超过了爱立信这家瑞典公司;在加勒比海和拉丁美洲,华为略逊于爱立信;在北美市场,差别则陡然拉开,华为的电信设备订单不到2亿美元,远远落后于爱立信的40多亿美元。

任正非唯一可做的便是创造条件提升华为的透明度,冰释外界的疑虑。作为非上市公司,华为从2006年开始发布年报,但直到2010年,其年报才有了呈现透明度的价值。华为首次公布了公司治理结构,附上了每位高管的详细简历。如果仔细品读和检视人们最为关心的任正非简历,或可略见华为的隐藏意图:回应那些政治猜测。华为向外透露两个细节:一是任正非因为“工作不顺利”才下海创业;二是创业的2.1万资金来自于“集资”。

争议已经产生,姗姗来迟的信息也于事无补。华为在透明化道路上,需要做得更多。

4

Flint Hill是美国密苏里州仅有460位居民的小镇,在圣路易斯(St.Louis)西北方向,大约1小时车程。长长的车道在跨越潺潺的小溪后,一直通到一座豪宅,周围是数十英亩风景如画的森林,有六间卧室、七个卫生间。后院有个水塘,里面建有滑水道和舞蹈喷泉,两侧修建了棒球场和摩天轮,但最值得关注的地方是豪宅的地下室,那里是华为全球战略指挥和控制中心。

地下室空间很大,中间放着一张硕大的木质桌子,周围是八把长毛绒皮椅。后墙挂着一个巨型的电视,内部装备了华为视频会议系统。

豪宅的主人名叫马特·布罗斯(Matt Bross),2009年,华为聘请他担任首席技术官(CTO)让业界震动。在电信业界,布罗斯可谓无人不晓。加盟华为前,他是英国电信集团(BT Group)首席技术官,是全球电信设备供应商最想巴结的人物之一。2005年他名噪一时,因为领衔实施了投资规模达100亿英镑的“21世纪网络”计划(21st Century Network)。那些刚从IT泡沫破裂活着走出来的全球电信供应商,无不志在必得这个利润丰厚、彰显技术实力的机会。全球最后共有8家供应商入围,为5个重要领域提供设备产品和服务,除了思科之外,还有华为获得了两大领域的订单,分别是接入网和光传输。

暂时禁止评论

微信扫一扫

易采站长站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