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苹果冲向万亿市值,它是怎么做到的,这又意味着什么?

2018-06-18 05:11:22 来源:易采站长站 作者:冬梅

有意思的是,苹果成了巴菲特最喜欢的公司之一,但巴菲特自己的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是从来不分红的。他给出的理由是钱在他手上比投资人拿去买其它股票更赚钱。

巴菲特管理伯克希尔·哈撒韦的逻辑其实反倒更接近亚马逊,或者,曾经的苹果。

苹果冲向万亿市值,它是怎么做到的,这又意味着什么?

乔布斯二次执掌苹果的 1997 - 2011 年,没有分一分钱给投资人。不管刚开始缺钱的时候,还是后来一个季度净利数十亿美元,苹果把更多钱花在产品、研发和营销上。

AB Concentrated US Growth 是一家专注于投资美国成长型公司、资金规模约 20 亿美元的基金。其首席投资官吉姆·蒂尔尼 (Jim Tierney)对《好奇心日报》表示,乔布斯当年是顶住了资本市场的压力。

“苹果不用变得像乔布斯回来以后的那样极端,但我认为它们的确应该把研发置于首位。”蒂尔尼说,“你给我分红,我可能用这钱重新买你的股票,也可能套现买其他公司股票。”

不花钱做研发的一个显而易见的解释是苹果找不到那么有效的新产品去投入研发。

研发费用高低并不决定研发是否有效。当 iPhone 从无到有颠覆手机市场的那几年,苹果的研发费用只有诺基亚的数分之一。

库克也试过研发更多新产品,寻找下一个 iPhone 式的增长。只是其他产品如 Apple Watch 没有变成另一个 iPhone,汽车计划也严重搁置。iPhone 之后,苹果没找到一个新东西产生同样的高回报。

这也是一些苹果股东的观点。Capital Investment Counsel 的首席分析师哈尔·艾丁斯(Hal Eddins)的表述更委婉些,他希望苹果同时考虑股东回报策略投资,“我的假设是,苹果在目前的价位找不到能够让公司有进展的策略投资。1000 亿美元股票回购当下是有利的,但确实没有考虑到未来。”

在 iPhone 上,苹果已经几乎什么重要的都自己做了,从 CPU、GPU 到 iPhone X 的 Face ID 人脸识别功能甚至于 AirPods 耳机都用了苹果自己研发的芯片。

苹果没有自己的做的东西往往风险较大,比如屏幕最近就在技术换代之中。新 iPhone 用的 OLED 柔性屏幕就是跟三星一起调试,而不是买下一整条生产线。

这种做法避免了技术换代的风险,早先苹果的主要屏幕供应商 JDI 大举投资 LCD 屏幕生产线,现在随着苹果转向 OLED 显示屏,JDI 亏到背后的日本政府开始质疑它的存在意义。如果当初苹果自己建生产线,这些损失就得自己承担。

而乔布斯留下的公司架构也不鼓励苹果同时进入多个不同类型的市场。

乔布斯在 2010 年 D8 大会上说苹果是地球上最大的初创公司、旨在给人们带来伟大的产品,所以公司要有勇气确信什么是一个好产品真正需要的,而放弃不重要的东西。

相比于其他几家市值几千亿美元的科技公司,苹果采取往往小公司更多采用的功能型组织架构——以软件、硬件、设计、营销等功能划分功能部门将精力集中在少数几个产品上,所有高管都要盯着那几个产品。而其它所有大科技公司都是以业务划分部门,比如亚马逊的电商和 AWS 云计算业务基本是完全独立运作的。

结果是苹果更擅长专注做好一件事(做 iPhone 和做 iPad 本质上是同样的事情),而其它公司可以同步推进多个不同形态的产品、服务甚至截然不同的商业模式。

这是其它公司做不出 iPhone 这样产品的原因,但同样也是苹果现在守着数千亿美元现金却没有精力在一年内同时投入多个产品线的重要原因。如果苹果选择进入一个截然不同的新市场,重组是它得做的事情。

总之苹果目前确实是没找到新的业务可以用掉它手上的惊人利润,钱被用来返还给股东。

更看好亚马逊的盖洛维教授在给《好奇心日报》的邮件里将苹果大笔现金回报比喻成一个青年变成了“成年人”。

暂时禁止评论

微信扫一扫

易采站长站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