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泥巴、柠檬树等“跑路风波” 谁将是下一个苹果集团?

2018-06-17 11:43:47 来源:易采站长站 作者:秋军

号称全包的公司并没有让业主省心。蔡铭去年12月就签了意向书,4月底签完正式合同,直到公司“跑路”也还没开始装修,仅仅是公司上门拉了个横幅,上面写着“预祝开工顺利”。石静4月10日左右签约,装修人员在她家放完礼炮后便再也没有出现,“十万元买了个炮。”

已经开工的业主日子也不好过。黄清发现,每一件事都需要自己操心,催工人、催进度、催材料。除了付款的时候,她每天都不停在自己的家装群里和项目经理、设计师吵来吵去。

她想过和丈夫多盯盯,工程可能会靠谱一点。但实际证明无济于事。他们家一块房梁依然被施工队拆掉了,一直吵了半个月才填了个吊顶上去。“我们不懂,他们做什么我们在旁边盯着也看不出来。有时候也不敢太发火,怕他们万一把材料换了怎么办?”黄清在羊城贸易中心上班,一身职业装,气场不弱,但这在陌生领域面前全成了摆设,查了再多资料也不能防止她和丈夫成为家装中的弱势群体。

专业知识欠缺导致的信息不对等是这个群体最无力回天的部分。黄清家里有小孩,非常注重环保,板材、漆都进行了升级。但在设计师付颖看来,“可能是差不多的材料,但说得很先进,放了营销的词汇进去。像硅藻泥、禾香板,号称环保,材料一沾上零甲醛、环保之类的词就会贵很多,一般的硅藻泥也得100以上一平,墙面漆可能就几十。其实吧,东西也差不太多。”

增项则是业主最容易遭遇的部分。程悦在签约之初就提出预算控制在15万,合同上的明细也表明最终预算为14万。但开工之后,对方总有各种新的要求冒出来:师傅量墙,之前讲过不敲,现场告诉她两三年应该没问题,但时间长了后果自负。她就敲了,敲了旧墙砌新墙,一下就多花了一万多。地板原本不拆直接改水电,但到了铺砖那一步又说一定要拆了才能铺线。垃圾成堆,人工成本也增加。最后算下来花了近20万。

项目经理淳工觉得增项是“合理诉求”,“现在人工和材料都在涨价,工程款却没有太大变化,我们还在这里做,就是为了在这个平台发展私人关系,以后有人能直接找我们做,不然我们怎么活?”他一直抱怨泥巴抽点太高,原本一个项目会抽掉32%,今年已经涨到36%。

“几乎所有的家装公司都会有增项,”付颖说,“报价的时候,会列得比较模糊。客户没那么专业,可能不知道做哪些、不做哪些,也不知道这个项目里包含哪些、没含哪些。很多小项目会故意被遗漏,这里开个孔,那里地下埋点什么,项目经理都会现场跟你加钱。或者辅料里哪些东西没含进去,他说这个东西不好,你要选更好的,可以选哪一种。但前期不会告诉你。”

孙梧认为自己作为跟项目的设计师,很多时候扮演的是沟通业主与项目经理的角色。“装修是一分钱一分货,你出多少钱就做多少事情。为什么要增加项目?为什么增项的时候我们会建议私下做不要走公司?公司会抽成,私下做让项目经理赚一点,把项目做好,业主也不会太亏。何乐而不为?”

“讲真,我真的不是很信任项目经理,凡是他说要增加的项目,我一定会问过设计师再做决定。”任纯在泥巴找到了与自己审美和性格都相投的设计师,对他的信任多过工人。“他要私下做,你怎么知道他用的什么材料?有质保吗?有证书吗?但有时候我们又没办法,没有专业知识,只能任人宰割。”

“我和老公都说,家装就是碰运气,遇到个好的包工头,家就能装得好一点。”黄清感叹。

项目经理:不属公司,其实我们就是包工头

苹果跑路带来的打击并没有阻碍大多数人的生活步伐。业主有工作,设计师还能找下家,只有项目经理背负大笔欠款。他们成了维权的主力。项目经理淳工至少两次试图组织维权行动,但都因人数太少而告终。

6月1日,于姓项目经理差点从26楼跳了下去。事后他称:没有谁指使我,主要因为我欠工人几万元,再加上去年在柠檬树的几万元没有拿到,所以真的有死的念头。

吴工本来应该在领到5月18日两家装修的六万元尾款,这笔钱已经拖了好几周。去年10月开始,原本一周两次的领款日总会因各种原因形同虚设,要么签字有问题,要么程序不对。向来准时的材料也一次次推迟,洗脸盆没有相应型号,地板铺不了,厂家有问题……通常签约时,泥巴会和业主声明工期70天,而去年10月开始的工程几乎都拖了半年以上。

暂时禁止评论

微信扫一扫

易采站长站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