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全球三强:微软、苹果,和这家中国小公司

2018-05-01 08:50:14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冬梅

全球三强:微软、苹果,和这家中国小公司

苹果微软、华捷艾米的新一代AR芯片同步量产,席卷全业的巨变即将到来。

全球三强:微软、苹果,和这家中国小公司

北京北五环,占地2.9平方公里的中关村软件园区内,分布着国内外600家高科技公司的总部和研发中心。

全球三强:微软、苹果,和这家中国小公司

2017年,这片园区贡献了超过2000亿的产值,每平方公里的产值高达805亿,单位密度产出依旧居全国首位。

智慧和财富在此交汇,行色匆匆的路人,思绪里或许正激荡着改变你我生活方式的新东西。

2月,我们在这片园区拜访了华捷艾米的团队。本次到访出于一则留言——稍早前,我们的一篇文章里提到了商汤科技、旷视等专攻“计算机视觉”的企业。这两家风头正劲的企业,分别于2017年拿下了4.1亿美元和4.6亿美元的新轮融资;即便放大到整个资本市场,他们的估值体量也位列第二集团,仅次于小米、滴滴、蚂蚁金服、美团等超级独角兽。

文章发布后,有业内人士留言提醒我们:在计算机视觉、乃至AI+AR领域,真正有望于芯片做出巨大突破的国内企业,或许并不在文章的名单之中,同时还提到了默默攻关技术的华捷艾米,并“提醒”我们不要“人云亦云”。

华捷艾米是谁?它凭什么被这样认可?获知信息后,我们认真查阅已公开资讯,得到两条比较关键的产业信息:2018年6月左右,3家企业的手机芯片即将实现量产,分别是微软苹果和华捷艾米。而在全球范围内,也仅有这3家公司具备完整的智能AR技术体系(包括人物提取、骨架识别技术和动作跟踪技术等)。

全球三强:微软、苹果,和这家中国小公司

这堪称惊人的信息背后,到底隐藏着一家怎样的至今不广为人知的公司,为了揭开它神秘的面纱,我们赶往了华捷艾米的北京总部,并在那里看到了“AI的眼睛”。

全球三强:微软、苹果,和这家中国小公司

对于AI(人工智能),很多人早已审美疲劳。从没有哪项技术像AI一样,还未真正面世,便挑起轩然大波。舆论每天都面临AI新闻的密集轰炸,但深刻改变生活的AI技术从未到来。

从企业到市场,AI划过了一条泾渭分明的线。

几乎所有大型的科技企业,都在为之展开“军备”竞赛:上游产业链的英伟达,由GPU芯片更迭至AI芯片后,市值在2年内翻了10倍;中游的亚马逊,几乎将“深度学习”融入了产品的每个环节,成为AI市场的最大赢家;谷歌疯狂烧钱,隔三差五便爆出革命性的AI黑科技,但始终停留在新闻阶段;国内,百度正式转型为AI公司,阿里和腾讯为之持续并购;BAT之外,一众初创公司打着AI的理念,产品没成熟,便收获了天价估值……

这些企业努力描绘着AI震撼人心的应用场景,但民众认知中的AI却是另一幅景象:几年来,除了吊打各路英杰的“阿尔法狗”,鲜有其他具象且具影响力的AI成果出现。基于这份落差,甚至有人将人工智能称为“人工智障”:吹起来比天大,学啥啥不行。

到底什么是AI?它什么时候才能改变我们的生活?这个宏观的问题,可以做如下总结:

从发展阶段看来,AI可简单分为三类:弱AI、强AI,以及超AI。

弱人工智能是擅长某个单方面的AI,比如阿尔法狗能把柯洁打到崩溃,但你要让它识别动物,它也得崩溃。弱AI的范畴相当广,只要涉及归纳、运算,并得到自动化结果的,都属其中。比如百度依托大数据,根据你的兴趣推了条新闻,这就算弱AI;亚马逊的无人机自动识路送货,算弱AI;波士顿动力的Atlas机器人一个炫酷到爆炸的后空翻,同样只算弱AI。

全球三强:微软、苹果,和这家中国小公司

目前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可见的,所有关于人工智能的研发与成果,都只能算是弱AI。普通民众想象中的人工智能,包括终结者、星球大战等虚构事物,都是强AI和超AI。强AI指的是人类级别的人工智能,超AI则指在几乎所有领域都比最聪明的人类还聪明,代表AI终极形态的人工智能。

即便是弱AI领域,成果的差别也堪称巨大,个性推送和无人驾驶显然无法类比,后者涉及的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以及数据统筹的难度是前者的几何倍数。

一言以蔽之,部分AI已经作用于我们的生活,但是效果不明显;而那些效果明显的,比如高智能机器人、无人驾驶等,离我们还很遥远。

暂时禁止评论

微信扫一扫

易采站长站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