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全球三强:微软、苹果,和这家中国小公司

2018-05-01 08:50:14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冬梅

华捷艾米的第二代小型化芯片,第一批产出已经被下游包括手机厂商在内的各类商家索取一空,有消息称,其AR芯片,在工艺、性能等方面都足以睥睨苹果的A11芯片。

对于一众厂商而言,华捷艾米的芯片就像是雪中送炭。苹果动手后,其他厂商通过自主研发迎头赶上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即便不算技术壁垒,光是从原理研发、数据采集、人工标注,到计算机运算、IC设计、供应链整合等一套流程走下来,都至少需要3年的时间。如此时间落差,落后者早就凉透了。

这样的大背景下,深耕技术的华捷艾米被“强行”抬出了水面。2017年,他们的合作伙伴突增至数百家,行业遍及3C、电信、互联网、智能家居、安防等各主流领域。

“眼睛”是AR的基础,也是一众弱AI变现的关键,无人驾驶、适用性机器人等理念,都极端考验立体视觉。1年间的爆发,源于华捷艾米的领先技术,也与其定位息息相关。如前所述,方向上,华捷做了两个定位,其一是结合AR技术,另一便是基于先行者与领导者的优势,做一家赋能的基础企业。

李骊很清楚,虽然看似和微软、苹果同步,但当下的华捷艾米不可能和对方做同等体量的事情,他们需要的,是和更多强者联手。

他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芯片的IC设计和投产是一件大把烧钱的事情,它包含了各种模块,光是购买USB的IP、DDR的IP等资金,都是一笔巨大的投入。华捷艾米的最佳应用场景,是将完全自主的IP和ISK写入手机等主芯片,以最小的功耗,实现最佳的效果。

立足赋能的定位,华捷艾米的芯片技术得以流向多个领域,比如液晶电视中的面板,智能机器人,以及手机芯片。

经过9年漫长的独立研发后,他们将立体视觉、手势体感、人物抠像、AR技术等完美融合,缔造了当下几乎“无所不能”的芯片。其技术能与各行各业紧密结合,让各大企业加快进入AI时代,并且迅速走上“立体”的正途。

全球三强:微软、苹果,和这家中国小公司

不过,饱受追捧的态势下,李骊也动起了“小心思”:华捷艾米脱胎于“国家队”,这轮变局里,他也更希望和民族产业挂钩,互利互裨。在他看来,AR浪潮是一批中国企业重新定位、弯道超车的好机会,比如展讯等芯片公司,有能力大大缩小与高通的差距,成为中高端手机芯片市场的奇兵。

全球三强:微软、苹果,和这家中国小公司

对于AR市场,业内有着趋于一致的预估:到2020年,全球AR市场规模将达1200亿美元,硬件是主要的盈利方式。

而对AI产业,因为划分标准、前景预估的差异,各家给出的数据大相径庭:艾瑞咨询估计,2020年,全球AI产业规模约为180亿美元;但普华永道认为,到2030年,AI将给全球经济带来15.7万亿美元(约100万亿人民币)的增长,仅中国经济的总量增值就将突破7.1万亿美元(约47万亿人民币)。

无论是眼下的AR还是未来的AI,全球行业里只有两个大玩家:中国和美国。在这个被资本裹挟的领域里,中美对于AI的投资理念存在明显差别:美国资本更看重技术上的突破创新,中国资本则更关心应用场景和商业回报。这样的对比下,华捷艾米这类公司的出现,显得异常振奋人心。

李骊对华捷艾米抱有十足的信心,按照他的规划,未来凡是需要用到计算机视觉的领域,都可以是华捷艾米的应用范畴——这个领域,几乎包揽了AI应用的大半壁江山。而他和团队要做的,就是让这双眼睛更精准、让它背后的大脑更快。

暂时禁止评论

微信扫一扫

易采站长站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