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从创业两年拿不到一分钱,这位创业者的大实话你该看一看

2018-12-02 12:00:25 来源:PingWest品玩 作者:于丽

Screen Shot 2016-07-12 at 2.48.33 AM“从人类1990年进入PC时代,到2010年苹果和Android手机普及,这样继续发展的下一步就是人们要去用智能手机去控制真实世界的事物,而这就是我们现在说的物联网。”弗里德曼说那时候在Ayla最早起步做物联网平台时,其实连IoT、物联网、甚至智能家居的概念都没有人听过。尽管现在看这些他曾经设想的东西全部都是对的,但在6年前,根本没有人懂他到底在“胡言乱语”什么,哪怕是那些混迹在科技圈的顶级硅谷投资人。“我们坚信手机普及的下一步发展是用手机去控制生活中实实在在的电器、物品,而我们可以开发这样一个平台,把不同的电器都用手机来控制。这一定是下一步的大趋势,但是那个时候人们都觉得我们说的东西根本不可能火起来。”弗里德曼说。“创业之初,我们深耕了两年。在两年中我们没有一个真正的办公室,也没法从公司拿到一分钱,却在四处奔波见了无数个投资人去说服他们我们做的东西能火。”比相信自己来说,让别人相信你其实更难。这是弗里德曼的亲身经验。不过,幸运总是能宠幸有准备的人(当然,这不等于所有有准备的人都能被宠幸)。直到2010年,做智能家居的Nest得到第一桶金,这个一直没有人相信的物联网市场才突然一下子被炒热,被关注。“之前拒绝过我们的投资人突然意识到, 我们在做的东西的价值非常大,是个未来潜在的大市场。于是纷纷回头找到我们来重新商量投资的事情。”弗里德曼告诉我,并坦然,Nest的崛起其实是他们的救星。“如果你仔细看我们的发展轨迹, 你会发现对手所带来的这种天时对我们有多重要。我们第二次融资1450万美金获得成功是在Nest被Google收购的大新闻出来后,爆发式成功的。”弗里德曼表示其实就算没有Nest这家公司,如果你认准的未来趋势是对的,那也一定会有另一家相类似的企业成功引发公众注意力的——当然,引发注意力的也可能就是我们自己。弗里德曼说道。在他眼里,“天时”这句话就是说给有准备的人的。没有准备的人,根本看不清方向,而在错误的路上等一辈子也根本不可能等到机会。人和:你选择和谁一起创业,就奠定了你成功与否的一半弗里德曼谈到他的联合创始人张南雄,总是笑眯眯地夸赞不停。最初和联合创始人张南雄创立公司的时候就知道自己成功了一半了。弗里德曼这么认为,并表示张南雄是个非常好的合作伙伴,不但商业能力好,还有非常广泛的“朋友圈”——这对Ayla的商业扩展以及不断获得投资人青睐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投资人也会非常看重初期团队的组成,”弗里德曼说除了台湾出生的张南雄外,他们的初创团队还包括另外两位非常有经验、有声望的成员:Kindle的无线软件团队负责人Adrian Caceres以及一位斯坦福大学的韩裔教授Tom Lee。“正是因为和他们一起创立Ayla,所以说我们骨子里生来就是一个国际化的公司。”弗里德曼告诉我说。地利:生来就要国际化比后期扩张要来得有效率张南雄这位合伙人给公司带来了“国际化”血液,而且这也是Ayla到目前能够在美国硅谷和中国深圳两条腿走路的重要原因。张南雄本身是台湾人,又常年往返于中美两国,所以Ayla打一“出生”就是一个混血儿。“我们从创业前的商业计划就是美国和亚洲各个国家全面布局的,我们也从创立之初就意识到中国会在几年后(创立Ayla是2010年的事情)成为科技类产品的一大块市场。这也是我们提前预测好的事情,所以比起那些美国的创业公司,现在美国发展,再看上中国这块大肥肉要来得从容不少。”弗里德曼告诉我,并表示这样的预测能力的确让Ayla在大中华地区赚的盆满钵满,而张南雄甚至有大部分时间都在中国深圳的办公室和团队成员一起奋战。当这样一个本身就有着中国血统的混血公司打入中国的时候,谈本地化都显得太小儿科了。不过,谈到更好的本地化,以及和中国分公司的员工“搞好关系”,弗里德曼表示自己正在苦学中文。
暂时禁止评论

微信扫一扫

易采站长站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