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如果迅雷12年和YY一样流血上市,结果会不一样吗?

2019-04-02 09:30:26 来源:乱翻书公众号 作者:丽君

一、迅雷的技术

 团队的背景 

迅雷的早期团队带着浓重的百度基因,下载需要全网爬内容库,和百度的核心能力相似:

1. CEO邹胜龙在硅谷期间就和李彦宏有交往。后来李彦宏先归国创办百度,还回硅谷和邹胜龙长谈探讨商业模式;

2. 另一位创始人程浩,经邹胜龙介绍于 2001 年加入百度,在企业搜索部(Enterprise Search)任高级技术经理。 2003 年邹胜龙回国,他就离开百度到深圳创业。 2005 年百度上市,在前一年把企业搜索部给砍了,一批百度工程师南下,到深圳投奔程浩。

3. 最初两任CTO林应明和李金波、基础研发副总裁段晖等人,也都是从早期百度过来的。

 技术牛逼在哪儿——技术积累 

迅雷技术本身的价值在应用,技术也在应用的过程中得以积累。

1. 迅雷的早期投资人周鸿祎: “坦率地说,迅雷早期的技术并不是特别先进。他们的理念很好,但技术没有现在打磨得这么成熟。”迅雷被投公司的CEO也认为:“迅雷技术最厉害的地方在于积累的时间长。”

2. 邹胜龙和程浩最开始探索的是分布式邮箱,以解决当时邮箱附件只能接受最大6M文件的问题。之后他们看到互联网宽带的普及,才转向下载。

3. 迅雷始终重视技术:创始人邹胜龙和程浩,都是技术背景;早期为人所知的高管,李金波和李峰,都是技术相关负责人;后期的刘智聪和敬宓,是两位首席工程师。 2007 年谷歌投资迅雷,谷歌大中华区投资并购总监宓群解释其正是看中了迅雷的团队:“ 300 人中有 200 人是技术人才”。

 核心技术铁三角 

抽象来看,迅雷的技术是一个大账本和一个大的调度器,最底层的原理是分布式。围绕这三个概念,迅雷在长期技术积累中建立了核心技术铁三角,帮助达成当时带宽条件上分布式下载的最优解。

1. 爬虫:抓取内容IP库,内容是用户下载的目的

迅雷做的事情抽象来看和搜索一样,首先都是爬虫。下载要知道内容在哪里,就需要在全网爬取内容,通过对内容的查询和ID化来做标注和排序

迅雷每天都在更新内容库,但是库里储存的并不是内容本身,而是ID和它的账本,和百度搜索引擎把内容变成链接


当下载需求产生时,就查账本,看这个要下载的内容在全网有多少。中间又涉及到很多复杂的原理,比如有假名、同名等一系列的干扰,要确定内容本身还需要知道它的位置。

暂时禁止评论

微信扫一扫

易采站长站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