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996.ICU,全世界都听到了中国程序员的呐喊与彷徨

2019-04-01 18:00:21 来源:InfoQ公众号 作者:刘景俊

主动加班,怎么算?

996 的加班问题,是否也需要辩证看待?主动加班和被动加班都能达到 996 的效果,但二者的出发点却截然不同。

被动的 996 自不必提,但是当程序员真正发自内心地对于一个项目的攻坚、对于一个产品的成败、对于 Deadline 是第一生产力有了深刻认识时,主动加班似乎也并非不可接受。

InfoQ 此前曾采访过很多从普通程序员做到团队 leader、首席架构师、甚至 CTO 级别的技术人,无一例外,这些人都在工作中付出了工作时限以外的业余时间、精力。他们的主动加班,不是为了增删查改,而是为了攻克技术难题、了解业务痛点,在团队中展露 leadership,亦或者仅仅只是因为热爱。

被动加班的程序员们为了自己的身心健康而呐喊,主动加班的程序员也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奋斗,两者并没有高下之分,却都是人生百态下的各自选择。这样的加班,也许不该简单地以 996 来定义。

钱给到位,就能 996 吗?

从踏入职场的第一天起,程序员们就背上了自己的责任:房子、车子、孩子、老人……这不只是程序员的责任,也是所有职场人的责任。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 41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程序员平均月薪 10K 以上,相比其他行业而言,已经是高薪工种。

值得欣喜的是,近年来对 996、狼性文化的推崇已经降温许多,这是从业者们不断发声取得的胜利。但我们也看到了,掩藏在 996 之下,一些不一样的声音:

”我们公司除了待遇,其他一切都在向华为看齐。“

”实行了 996,又没有给员工相应的回报,是这家公司的耻辱。“

”钱给够了,007 我都愿意。“

当写程序是碗青春饭的危机论甚嚣尘上时,程序员们会愿意为了更多的薪资而加班完成财富积累吗?

“低效”的 996,皇帝的新衣

“人们容易混淆行动与进展,混淆忙碌与多产。有效编程中最重要的工作是思考,而人思考时通常不会看上去很忙”——《代码大全》

“工作狂往往不得要领。他们花大把的时间去解决问题,他们以为能靠蛮力来弥补思维上的惰性,其结果就是折腾出一堆粗糙无用的解决方案”——《重来》

大概 2 年前,InfoQ 创办了一档名为《大咖说》的直播栏目,很多老用户应该还有印象。这档栏目的播出时间是每周四晚 8 点半,栏目组的同事在创办这档节目之初对于播出时间做过调研与考虑,结果在每期的直播弹幕中还是经常看到这样的评论:“就开场了?我还没下班。” “加班用会议室的投影仪看的,效果不错。” “我带团队同事一起看的,看完再去写代码”。

暂时禁止评论

微信扫一扫

易采站长站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