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对华为投反对票:5G标准揭秘 终明白
2018-05-28 20:44:12 来源:易采站长站 作者:冬梅
Turbo码的诞生也很神奇,发明它的人却不是通信行业的工程师,而是两名来自法国电机工程师C.Berrou和A.Glavieux,使用了迭代译码的办法解决了困扰通信人已久的计算复杂性问题,开创了全新的通信时代,这时候原本与香农极限相差2-3dBA,突然一下子就进入到0.1-0.01dBA的水平。
Turbo码很快成为了3G、4G移动通信技术中采用的编码技术,但它的缺点很明显,由于它采用了两个分量译码器之间进行迭代译码,解码时长上要高于其他方案,这个对于5G愿景中超低时延要求不符合,很快就淡出考虑范围之内。一种编码用三代的愿望就此落空了。
LDPC码,低密度奇偶校验码
最早在1963年由美国MIT的Robert Gallager在博士论文《Low Density Parity Check Codes》中提出,不过你可知道Robert Gallager师承何人?正正是前面提及开创了《信息论》与香农定理的Claude Shannon。
但LDPC当时缺乏性能足够强大的CPU来支持大规模并行运算,受到技术限制未发展起来。但金子终会发光的,直到Turbo码被商用后,再度被通讯学家重新提及,发现其优势明显,很多行业都进行过一场轰轰烈烈的攻关研究,用途极为广泛,你看现在很多WiFi标准、SSD固态硬盘上已经应用上这种编码。
Polar码是首个能从数学上被严格证明达到信道容量极限的编码方案,比起Turbo码、LDPC码更加优秀。曾有通讯专家表示,如果不考虑通信系统设计问题,就单一的编码技术而已,Polar可以说已经走到了信道编码技术“尽头”,除非是找到比Polar码更低复杂程度的编码,更加容易译码,否则Polar码可能就是编码技术的巅峰。
这也是华为看中了它的前景,在这方面花了大量时间、人力、物力去攻关Polar码技术,掌握大量的基础专利。虽然Polar码不是出自中国之手,但是由华为主导推动并发扬光大的。
然而Polar码虽然极具潜力和优秀,目前就编解码复杂性问题而言还是一道坎,只能利用Successive Cancelation List算法,以较低复杂度的代价实现最大似然译码,而且在硬件不适合并行计算。
其次就是Polar码实在是太年轻了,从来没有应用于实际通讯系统,不像Turbo码、LDPC码的广泛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中,很多东西还是基于理论基础之上,落实到硬件设计、系统设计上是否还有问题就很难说一时半会能不能完成,毕竟5G网络商用时间迫在眉睫,整个产业链都在等标准的落实,如果不能快速成熟,Polar码可能会错过5G的黄金时代。
还原联想在5G信道编码投票上都干了些什么,这个可能要从三场关键性会议说起:
RAN1#86
当时的R1-16799提案就是LDPC要一统数据信道编码天下,而华为提议的R1-168040则是希望Polar码能作为数据信道的候选方案之一。不过这次会议就纯讨论、摸底性质,没有说必然的。
![]()
联想之所以会同意LDPC方案,这个可能和联想早期收购了摩托罗拉有很大关系,因为摩托罗拉早期以通信起家,更是造了全世界第一支手机,前期积累下大量的基础专利,其中就包括了LDPC的40个标准基础专利,被收购以后就落到了联想手中,为了公司利益着想,站队LDPC码是合情合理,根本不存在什么“不爱国”行为,况且当时在会议上,中兴、Vivo、小米、北京信威通信也都支持了LDPC。
RAN1#86b
这次还是继续上次的话题,到底用哪个作为信道编码,然而这次联想和摩托罗拉再提议LDPC成为5G数据信道唯一编码,支持名单非常豪华,清一色美欧日韩的大公司,而中国公司开始转向了华为的R1-1610850提案,就是长码用LDPC、短码用Polar。这次方案选择的火药味就更重了,联想成为一个“特殊”的存在,因此这个事情成了“联想不支持华为Polar事件”的导火索。
![]()
但是这场会议没有实质的方案被确立,大会一看,大家没有统一意见不是办法,最后组织了一场“否决投票”,你可以选择弃权,但如果你不赞同该方案,就一定要投否决票。一共有三个方案:长码LDPC,短码Turbo;长码LDPC,短码Polar;长短码都用LDPC。而这三个方案投否决的公司分别有33、27、24家。这也是某些自媒体所说,因为联想的错误决定,导致华为的Polar码输给了高通的LDPC码,但明显这是不正确、断章取义的说法。
最后大会充分与各方沟通,决定数据信道编码中的长码使用LDPC码,短码待定。
RAN1#87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00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