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持续降温和大雨突袭棉花产区 棉花或成为下一个苹果

2018-05-18 04:30:57 来源:易采站长站 作者:冬梅

  5月15日下午至5月16日早晨大雨突袭持续不停降低了巴州气温,这将让棉苗发生冻害,预计这将对当地棉花生产造成了严重损害。调研团队当时目睹到的场景是滴灌水带、地膜被刮的到外飞扬,棉田周边的树上挂的全是地膜与滴灌水带……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简称“巴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下辖自治州,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东经82°38′~93°45′,北纬35°38′~43°36′。东邻甘肃省、青海省;南倚昆仑山与西藏自治区相接;西连和田、阿克苏地区;北以天山为界与伊犁、塔城、昌吉、乌鲁木齐、吐鲁番、哈密等地、州、市相连。东西和南北最大长度为800余千米,面积达48.27万平方千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陆地面积最大的地级行政区。蒙古语巴音是富饶,郭楞是河流或流域。

  据调研了解,2017年巴州地区棉花种植总面积为340万亩,其中轮台87万亩、尉犁102万亩、库尔勒110万亩。2016年巴州植棉总面积为320万亩,皮棉单产138公斤/亩,预计2017年产量大幅高于去年。

  一、信息已经来了,知识还得跟上

  看到了上面的这些一线发回的报道,如果您对棉花的基本面情况还不是很了解,那就要赶紧“恶补”了。

    供给方面看棉花

  棉花是世界上重要的经济作物,在中国和世界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中国棉花产业拥有完备的产业链条,拥有一定的技术和人才优势,有相又对成熟的销售渠道,在西北内陆棉区、黄河流域棉区和长江流域棉区有着自然优势和比较优势,有人口不断增长的需求空间。但由于中国棉花产业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导致棉花产业结构性过剩,库存积压和供不应求现象并存,因此,中国一定要重视供给侧结构改革,优化棉花布局,提升品质,生产出适纺性强的品牌产品满足人们高端产品的需求,缓解纺织行业的化纤替代消费升级、阵地转移等现状。

  中国棉花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处于大幅减少的整体趋势中。由于棉花生产成本刚性上涨和粮棉挣地的直接影响,加上粮食生产农艺简单、机械化程度高、用工少、补贴多的间接影响,“十三五”时期新疆棉区以及长江、黄河流域棉区植棉面积将不同程度缩减,主要原因是棉花栽培管理复杂,用工多,缺少机械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棉花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力成本高,导致人们植棉积极性和信心大减。据国家统计局显示,2011年棉花种植面积503.78×104hm2,产量达659.80×104t,单产达1310kghm2;2015年棉花种植面积379.67×104hm2,产量达560.34×104t,单产达1475.87kghm2。相较之下,2016年棉花种植面积和产量有所下降,单产却有所上涨,种植面积338×104t,产量534×104t,单产为1582.50kghm2。

  根据农业部“十三五”种植业结构规划,到2020年棉花面积必须稳定在5000×104亩(约333.3×104hm2),生产向优势区域集中,向盐碱滩涂地沙性旱地集中,向高效种植模式区集中,形成西北内陆、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三足鼎立”格局。近年来中国棉花种植面积长期在500×10hm2左右徘徊,整体上达到种植业规划目标,但是棉花种植面积极不稳定,尤其2011年以后种植面积呈现了明显的下降趋势,形势不容乐观。

  从国内供给看,中国的棉花种植主要分布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以及新疆产区,其中,新疆产区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67.27%,黄河流域产区的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8.53%,长江流域约占13.24%,且整体呈现西北棉区持续扩张,黄河棉区和长江棉区不断萎缩的特征。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经济作物要优化品种品质和区域布局,巩固主产区棉花生产,科学合理划定棉花生产保护区。然而,中国棉花主产区已经从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新疆“三足鼎立”演变为新疆“一家独大”。据国家统计局显示,2016年疆棉产量为359×104t:近三年疆棉产量平稳且所占比重逐年上升,由2014年的59.5%攀升至2015年的62.5%,再到2016年的67.3%,清晰地反映出中国棉花产业向新疆迁移的趋势和目标价格政策稳定疆棉生产的作用。

二、需求方面看棉花

  二、需求方面看棉花

  受国内外经济增长放缓、棉纺织产业转移等影响,十三五”时期,中国棉花消费总量基本稳定,纺织品出口消费需求增速将有所放缓经过2000-2007年的高速增长后,中国棉纺产业发展达到了顶峰。随着中国棉花生产成本上升、棉价异常波动、库存积压和进口棉冲击,产业逐渐呈现下降趋势。受全球经济复苏缓慢以及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影响,棉花消费总量维持在600×104-700×104t。

暂时禁止评论

微信扫一扫

易采站长站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