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技术就值得信赖,华为云凭什么认定自己“有未来”?
2018-05-10 09:44:25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冬梅
“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这是牛顿的自谦名言,但事实上,大家都希望有这样的巨人肩膀可以站上去。

最近几天,出差路过广州新白云机场2号航站楼的人们都仿佛步入了云中漫步,这是一段华为打造的浸入式景观通道,人们也记住了那句slogan“华为云,有技术,有未来,值得信赖”。
实际上,这段广告场景的背后,是华为云与白云机场合作的智慧机场最新案例。此前,作为领先的云服务提供商,华为通过LTE无线地勤调度、模块化数据中心机房、智慧安防、集成通讯云通信、机场物联网、云&大数据平台等八大解决方案,已经为迪拜机场、重庆江北国际机场、上海浦东机场和虹桥机场、青岛新国际机场等量身定制了“智慧机场解决方案”,全面提升了机场的信息化水平和运行效率,助力民航行业的科技创新。
2017年3月,华为宣布成立专门负责公有云的Cloud BU,五个月后将其升级为一级部门,举全华为公司之力来做云计算,由此掀开了从云计算从Cloud1.0到Cloud 2.0进化的新篇章。华为云从低调到出镜,在云计算的半路“突然”冲出,除了借助华为这个科技巨人的臂膀,也有其必然的成功因素。
华为有与生俱来的互联网基因和全球化优势,云计算业务发展有坚强的臂膀支撑
华为是中国最成功的国际化科技公司,业务遍布全球。截止目前为止,华为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信设备提供商以及世界Top3的智能手机企业,同时华为的企业业务也十分强大,云服务的提供由来已久,在整合推出之后的几年来,华为云已经迅速进入国内云服务市场的领先者阵营。
从世界来看,亚马逊、谷歌、微软等等在云计算发展方面动手早成果多,而国内主要以阿里巴巴为首,云计算厂商主要集中在互联网大公司范围内。有人认为,这是互联网基因的作用使然,因为云计算本来最初就是互联网公司在业务需求的推动下将剩余资源分享出来的产物,对于其他非互联网化的传统科技企业来说,不仅不需要云计算,甚至开始阶段成为了云计算发展的对立面,包括IBM、思科等等,没有跟上发展节奏。
但是,如果就此认为云计算已经格局落定,其他公司失去了机会,那一定是大错特错,因为真正的早已经互联网的科技企业其实早就出手,只是低调至此,不仅行业友商,甚至到连自己都可能忘记了自己早就是行业翘楚。直到华为云BU成立,然后喊出“五朵云”,行业才发现,云计算领域早就站立着一位巨人。
云计算要具备互联网基因是毫无疑问的,这是由其业务属性决定,所以,世界上大多数的软硬件企业都在云计算方面折戟,而大多数的电信运营商独立开发的云计算也被局限在了特定领域难以发挥普惠价值,但是,互联网基因却并非是那些被公认的所谓“互联网公司”独有。
华为并非是典型的互联网公司,但却是互联网基础设施服务公司,甚至更是互联网基因集大成者。华为云BU总裁郑叶来认为,华为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互联网应用”公司。一方面,华为消费者云服务业务在中国体量庞大,用户3亿,图片下载量每天逾8000万张,华为电商业务体量很大,每一款新手机的抢购在1秒钟之内就可以过亿;另一方面,华为本身又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国际化企业,全球170多个国家发展业务,全球18万多名员工,每天电话会议超过5万次,业务覆盖广,自身天然需要云计算,也孕育出了非常多的云计算应用。
更重要的是,华为的云计算还有着互联网公司不具备的优势。即便是亚马逊、谷歌,或者是阿里巴巴、腾讯,都需要在云计算业务上从本土走向世界,然后一个点一个点的开服,为更多的区域和用户提供服务,但是,作为全球电信服务的领军企业,本来就是天然全球化的。
对于华为来说,根本不需要有海外开服的概念。因为华为本身就是一家全球化的公司,在华为的视野中,北京与巴黎、上海和伦敦,在业务上没有本质区别,差别只是距离远近而已。无论哪个业务,一开始就是考虑全球化的布局。比如,华为很早就与法国电信、德国电信、西班牙电信合作,在拉美和欧洲、亚太等地提供全面服务。

到现在为止,华为已经在提供面向全球的云基础设施服务,这一步走在了所有云服务上的最前列。华为自身的全球化业务使用云服务,开发创新应用为电信运营商提供云服务,联合全球电信运营商为世界各地用户提供包括企业与个人的云服务,由此积累的丰富的经验和更加可靠成熟的云应用,这一竞争力在行业中绝无仅有。
深谋远虑,从Cloud 1.0到Cloud2.0,应用上云和企业赋能成华为云发展重点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00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