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的设计理念从“好用”变成了“好卖”
2018-04-23 12:47:55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王丽
一方面设计看起来更好的产品,另一方面设计真正更好的产品,两者之间存在冲突,老实说,这种“冲突”并不是苹果“发明”的。对立可以追溯到现代产品设计。1930年代,一些人推崇“计划报废(planned obsolesce,为增加销量故意制造不耐用商品)”,他们认为,如果想让美国从大萧条中复苏,唯一的办法就是鼓励民众购买更多商品。当时一些制造商挖空心思,想让消费者已经购买的产品看起来更老旧,它们变换产品颜色或者式样。不过也有一些工业设计师极力反对,比如Henry Dreyfuss,他们认为如果想让民众购买新东西,产品必须比原来更好。现代所流行的“以用户为中心”进行设计就是由此开始的。
为了在两个极端之间取得平衡,苹果一直在努力。一方面要让产品更好看,让它们更薄更漂亮,另一方面要让产品更好用,通过触摸屏、Face ID等技术实现。问题在于,苹果花了很长的时间在营销中给“更好的技术”下定义,所谓更好的技术就是更薄、更轻、增加新特点。看看苹果的主题演讲,你会发现苹果花了很大的篇幅谈论处理器速度、技术规格。这种宣传论调听起来就像PC时代一样,当时的新计算机全都鼓吹芯片速度有多快。说到创意,苹果毫无建树。
苹果本来可以改变模式的,比其它企业有着更大的可能。如果它改变营销手法,更加关注用户,谷歌、三星、LG也可能会被迫跟随,被迫调整。与其它公司相比,苹果用户更加重视细微差异,他们愿意倾听与“易用”有关的故事,而不仅仅关心“更加令人愉悦的购买”。如果苹果再次讲述“易用”的故事,不只可以改变我们对技术的看法,而且还可以改变我们对生活商品的需求。真希望苹果这样做,但现在仍然只是一个希望。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00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