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华为云EI企业智能:让企业更智能

2018-04-20 04:08:33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王振洲

  近年来,AI(人工智能)已经成为最炙手可热的话题之一。许多企业已经或者打算涉足AI领域,期望利用AI技术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但很多场景下,企业的业务和AI技术间就像隔了一座山,企业生产系统既有的生产流程、管理流程、以及各业务系统的SLA(Service Level Agreement,服务等级协议)约束等,导致了企业AI应用上线缓慢。

  华为在人工智能领域早有投入和积累,2011年专门成立诺亚方舟实验室投入AI技术基础研究,并将AI技术应用于自身实际业务。作为全球领先的高科技制造企业,华为将AI的价值定位于解决企业实际问题,与企业生产紧密结合,致力于实现生产自动化、效率提升,已在多个领域均取得较为成功的实践结果,同时在终端业务、电商等互联网领域也有成功的AI实践。

  2017年9月,华为云发布了EI(Enterprise Intelligence)企业智能平台,包括基础平台服务、通用服务和行业场景解决方案三类服务,将华为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积累以云服务的方式开放出来,让更多企业能便捷、快速地使用人工智能,让企业更智能。

  基于此,我们尝试把华为自身应用AI的实践分享出来,或许对广大企业客户有借鉴意义。

一、华为供应采购系统应用AI节约成本

  华为作为全球领先的ICT(信息和通信技术)供应商,供应链部门每年的出货量巨大。基于AI技术,华为实现了内部供应链流程优化,打通从供货预测到物流、仓储到报关、运输、签收等各个环节。

  场景一:基于AI的运输路径规划降低例外开销成本

  当前供应链LSP单车提货每增加一个提货点,就多增加一次例外费用,导致多点提货费用高。根据发货单据,通过人工的方式拆分给承运商,进行发货,每年的例外费用高达千万元。

  通过提货规划,能够减少例外费用,提升发货效率,提升SLA。以天为单位,合理分配租赁车辆并对提货路线进行优化,利用中转仓(milkrun)尽可能提高车辆满载率、减少出行次数,减少提货的例外费用。规划后节省例外费用超过30%,108个发货平台路径优化时间小于1分钟。

  场景二:基于OCR文字识别技术提升海关单据录入效率

  在华为,全球每年有上百万份销售单据需要处理。以往的单据处理方式是通过人工将单据内容手动录入到系统中,不仅效率低下,而且还存在由于员工疏忽或者疲劳导致误操作的风险。如何快速、准确地处理如此数量庞大的单据成为了一大诉求。

  借助于OCR文字识别技术,华为实现对单据内容的自动化高精度采集(数值类识别准确率达97.37%),大幅提高单据录入效率;通过对数据资产的大数据分析,可有效降低运营成本,提升业务效率;通过对海关单据的估价分析,可控制每年千万美金级的风险敞口,业务流程自动化比例提升50%。

  华为在供应采购环节应用AI的实践,推广到其他外部企业也取得了成功应用,如:物流运输路径优化在医疗、传统物流等外部企业行业得到成功应用;以云服务的方式将OCR文字识别技术对外开放,成功支撑报销吧、九州通等企业实现效率提升。

二、华为全球的生产和交付应用AI提升效率

  作为全球知名的电信厂商,华为服务全球100多个国家的电信运营商,每年负责上百万站点的设计、生产、交付。华为的GTS(全球技术服务)部门承担着大量的基站项目交付和支撑管理工作,其中面临的挑战可想而知。华为是如何应用AI技术实现GTS的业务支撑,提升站点交付质量与效率呢?

  场景一:AI助力“基站设计”实现效率提升

  每年华为新建和改造的基站数量达百万个,并且基站的业务场景繁多。其中,基站设计工作涉及到多个业务环节,需要依赖众多的输入数据源和复杂的设备内连接,设计过程中需要经验丰富的高级专家参与,同时也存在大量重复的工作。华为结合在AI技术的研究成果,基于数十年积累的基站设计经验,将基站设计从劳动密集型转变为智能化、云化的工作模式,大幅提升工作效率。

  华为设计了六类业务场景算法,分别是:主设备新建场景方案推荐、主设备扩容改造场景方案推荐、天馈设备新建场景设计、主设备现网规则学习、主设备方案概率图谱和推荐度学习、主设备演进路径计算算法。这六类业务场景涉及AI机器学习中的分类、频繁项挖掘、推荐排序、图计算、知识图谱等算法领域。在实际的应用中,基于AI技术的基站智能化设计,设计精度达70%,设计效率提升了33%,缩短了设计周期,有效保障了项目整体进度。

  场景二:图像处理助力“基站交付质量审核”,实现高效验收

暂时禁止评论

微信扫一扫

易采站长站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