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线下红利,OPPO就危险了?
2018-04-07 22:40:08 来源:易采站长站 作者:王丽
在此基础上,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它实现了产品的差异化;通过贴合产品的定位,它抓住了用户的品牌认同感;通过产品与时尚的结合,它为科技产品创造了艺术品的赋能,最终树起了自己差异化的品牌大旗。
比如,OPPO持续围绕消费者的核心需求,通过成熟的技术,进行产品实现,不断迭代提升消费者的手机使用体验;并不断基于人性洞察,布局研究方向,进行前沿科技的沉浸式研究。
截止到2018年3月16日,OPPO在国内的专利申请公开和授权数量共18249件。其中,很多都是用户两年、三年甚至是五年以后,才能用得上的技术。
通过创新、服务和品牌来提升用户体验;通过用户体验的提升获得产品溢价;通过产品溢价的利润来支撑技术研发、客户服务和品牌建设;这样周而复始,OPPO最终建立起了一个可持续的,正向循环的底层商业逻辑。
在2018年,这种商业模式的优势将进一步提升。因为在竞争加剧的环境下,过去以牺牲利润方式争夺用户的恶性竞争方式,无法形成消费者的忠诚度,一旦市场环境出现波动,就很容易形成大规模的用户流失。
3
当然,在2018年,OPPO也有自己的"变"。
比如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将进一步强化,尤其是5G、AI、AR等正在加快孕育的关键技术,既往的积累将逐渐投入使用,新的研发还将持续加码。
比如5G,OPPO不但是目前国内5G标准制定重要参与者,也将会成为首批推出5G产品的厂商之一。
在R15的身上,我们也能看到这种变化的征兆。
在它身上,OPPO首次与商汤科技联合推出OPPO AR开发者平台,通过标准化的硬件和API接口,以及更适合中国开发者应用习惯的软件SDK、应用工具和模块,这个平台将帮助开发者更好地调用软硬件资源,实现AR效果的最优展示,从而推动AR在手机终端的应用和普及。
它甚至已经率先实现了京东、王者荣耀等超级APP的AR入驻。用户只要打开AR功能,就可以实地测量家电尺寸是否合适,颜色是否搭配,获得"眼见为实"的购物体验,或是将喜欢的角色置身到真实的场景中进行互动。
另一方面,是海外市场拓展的发力。
自从OPPO于2009年开始发展海外市场以来,海外市场在OPPO的业务比重中所占的比例一直在不断提升。截止至2016年年底,OPPO共有超过15000名海外员工。在2017,OPPO更已覆盖全球31个国家和地区市场,全球市场份额已位居第四。
在2018年,也就是OPPO海外市场拓展的第10年,OPPO计划开发更多新市场,比如科技竞争更为严苛的日本,同时打造更具全球竞争力的产品及本地化消费者服务。
事实上,这也是中国手机领军企业,当前都在全力争夺的"棋眼"。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手机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被海外品牌压制,到如今出征全球,可谓一路坎坷,但经过多年积累,无论是知识产权、供应链、渠道、品牌、服务,还是其他各个环节,中国品牌都已经具备国际化的视野和竞争实力。
而在中国市场进行下降周期的大环境下,出海更已成为各家公司获取增量市场,维持发展速度的破局关键。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如何让产品做好国际化与本地化的平衡,将成为一个实力的分水岭。
为此,OPPO基于自己的用户调研,针对不同市场的用户,采用了不同的产品策略。
比如,在中国市场,针对年轻用户喜爱的拍照、游戏、微信,都进行了深度的优化,大大提升了用户常用场景的体验感受。而在在东南亚市场,针对当地年轻人喜爱的自拍,首先推出"自拍专家"的概念,并率先将AI应用到拍照中,满足了不同性别、肤色的自拍需求。
此外,OPPO在全球各个地方也都有本地化的产品经理团队,根据当地用户的需求,对产品进行持续优化,逐渐积累全球市场口碑。
当然,无论是在中国、东南亚还是欧洲,OPPO都将会通过更加立体化的渠道,采取更有趣的方式和全球的年轻人进行互动,并且进行情感层面的沟通,去有效触达消费者内心,提升品牌认同感。
用吴强的话说,OPPO"既要将品牌做大,又要将品牌做小":一方面让它的视觉元素随处可见,让全球的年轻人都能够关注和了解到,另一方面,又让它润物无声,真正潜入到消费者的认知当中,与年轻人产生情感的共鸣。
实际上,R15正是回答了这样一个问题:在这样一个时期,如何持续地给消费者带来惊喜?
"我想,因时而变才是最佳的选择"吴强说。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00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