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的华为:两种绝然不同的动物哲学为何能共存?
2018-04-04 16:51:1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王丽
狼性根源于企业的野蛮生长时期。与国企等“亲生子”相比,野性化的无所畏惧才是先天不足但求发展的基础与硬道理!而在市场巨变的时代,隐忍、沉默、克制、于无声中图变革的乌龟精神亦是推动企业在风浪中变革的关键力量。
历史总是如此弄人,不同阶段的境遇使得华为保留了两个既相矛盾又辩证统一的精神。这种统一存在于企业不周层级的员工之间,存在于管理活动与业务工作的内外两侧。
狼性不仅在冥冥中引导了任正非的创业伊始,还为今后的华为市场行销提供了指导原则。“北国之春”以后,IT业迎来寒冬,活下来是华为的第一命题,而此时狼性文化再一次支撑着企业员工站到了行业的风口浪尖。拿合同,抢市场,奉行狼性精神等等,与一切原始积累期的公司没什么显著的区别。只不过,华为通过一种图腾强化了企业人创业初期的求生愿望——因为不能迅速长大,就可能被随时踩死,并将这种愿望固化成了一种企业文化流传至今。
在企业内部,全员永远追求屁股对着老板、眼睛盯着客户,将狼的敏锐性从内至外地集中在客户与市场上。同时,狼性也是驱动华为基层员工的灵魂,使得他们有“饥饿感”,渴望物质与精神激励,更渴望成功,渴望自我价值的实现。任正非认为,团队没有了“狼性”,任何的高调宣传都是虚妄。
华为的狼性文化成功了。但随着企业全球业务的展开,面对加剧外部竞争,华为开始谈论“乌龟精神”。相对于狼性文化,它以内敛的精神主导着企业的内部事务。
任正非认为,华为这只“大乌龟”可以迎头赶上前面的“龙飞船”特斯拉。这只所谓的乌龟其实是一大批优秀的高级干部与专家消耗了大量资源所建立起来的宝库。它“厚重”但不“笨重”。以自有的资源为出发点,理想的乌龟精神是以狼的敏锐为牵引,发现一个战略机会点便后发式地追赶上去,而且是千军万马!相比与小公司,华为的一大优势在于能够使用投资的方式,而不仅仅是以人力的方式,把资源堆上去。将资源集中在保证质量与服务的一贯性是华为“乌龟式”的累积资源的关键策略。
同行业中,爱立信曾退出手机终端业务,出售光接入业务,专注移动宽带、网络服务和运营支持解决方案三大领域的核心,战略上同样也体现了乌龟般集聚内敛的特征。至今,它依然是全球最大的通信设备制造商。但反观华为,其更具备鲜明的扩张意识。基于已有业务,加大对企业网络的搭建与服务,以及智能手机制造方面的投入,将狼性与乌龟有机地结合起来,一攻一守,一前一后且一外一内地共同指导着企业的发展。
乌龟的生存策略是简单的,可能穷其一身都在防守。然而,华为这只大乌龟还具有狼的特点!它攻守兼备,厚积薄发时的内修与野性释放时的动能辩证而和谐地统一着,是一只具有狼性的龟!
来源:华夏基石e洞察(ID:chnstonewx);作者卞志汉,华夏基石e洞察特约撰稿人,广州众恩投资有限公司创始人,曾供职于华为资金风控部负责人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00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