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任正非:华为今年破格提拔6千人 企业需要新鲜力量

2018-04-02 04:53:18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冬梅

谁在平台上面跳舞是不在乎的,你方唱罢我登场,因为演员的生命是有限的,跳跳死了。但平台越垫越厚,成为支撑公司长远发展的皇天厚土,要有极强竞争力能称霸一方的基础。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公司最重要的是要抓住平台的建设,提高竞争力。平台建设得足够好的话,我们业务上也能更好发展,平台是永远年青的。

公司过去不稳定,是我们在组织变革中打散了旧平台重新组合、再组合,不断形成新平台,既不利于业务能力的持续积累,也无法在一点突破后迅速聚集起发展力量,公司平台的业务支撑作用和杠杆作用无法得到充分发挥。以后要允许公司有专职平台,平台之间弱耦合,可以各改革各的,就不会引起混乱。如果我们建立了两个平台,一个基础研究的技术平台,一个基础管理平台。

不同业务的大树就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活力,按照自己的业务规律运作、发展。基础研究的技术平台就慢慢做,踏踏实实把“尘嚣”一层层沉淀下来,丰富“万里长城”的基座;应用平台允许有错,积极服务客户,每一年从应用平台沉淀5%~10%到基础平台上来。那么应用平台的作战队伍可以更年轻化一点,要敢冲敢闯,错了也只是一个模块。在市场的作战平台上,一定要有一个强大的职员队伍,他们是精兵作战的关键骨干,他们稳定高效工作既可以使过程管理简化,也能帮助一线行动迅速。

三、人力资源管理要用好精神与物质两个驱动力,精神激励要导向持续奋斗,物质激励要基于价值创造。

在精神激励方面,强调坚持核心价值观,将公司的愿景使命与员工个人工作动机相结合,这就是集体主义下面的个人主义。品德与责任结果是干部选拔的两个基座,在此基座之上的小树们要比生长质量与速度。要构建信任、协作、奋斗的组织氛围,逐步实施以信任为基础的管理,持续激发组织与员工积极创造的精神动力。

每个员工都有自己的价值观、使命感,基层员工也会有使命感,但是不用承载太多;高层领导主要做政策、规则,使命感要强,不同层次不能用同一标准。不排斥有少数二等兵使命感很强,每个人承载的动机也允许不一样,至少权重不一样。我们假设有少量一群人是胸怀大志,但是不能号召所有二等兵都要转为统帅。大多数人是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公司的核心价值观是统一的,但是在传播时可以分类、分区域采用不同的要求标准。

对优秀人才、超优人才倾斜是给予机会上战场,不是立即提升职级。做出成绩后才能把职级升上来。我们要以规则为中心,而不是人治。责任结果的理解,不一定是要抱个金娃娃,抱个泥娃娃也可以。

从物质激励方面,我们还是强调物质回报的理念是多劳多得。在物质回报的分配上,多劳多得是理念,分享机制是手段。对内部可以有一次分配和二次分配,获取分享制要向外延伸,延伸到整个价值链里面去。这样让所有的内外部的优秀人才参与到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的过程中,从而实现价值创造的合理化。

将来会进一步改革长期激励机制和短期激励机制,长期激励机制导向持续奋斗,短期激励机制导向多产粮食。长期激励机制现在有饱和,但饱和以后还会不会导向长期奋斗呢?所以我们现在试点在低职级员工里面从总收入中提取20%去买股,你干得好,多拿钱多拿奖金,以总收入的一部分,你就可以多购股。如果你的总收入低于当年同职级平均值的一定程度后,那你当年股票就不要买了,就放弃一年。

没有饱和线了,大家可以不断冲锋,这才是长期激励机制。长期激励的分配要重点瞄准中基层员工中持续优秀的、有使命感的那一部分人,这些人是未来主官、高级专家、高级职员的基础。我们要鼓励这一部分人,而不是撒胡椒面。短期激励机制大家现在说3:1短期激励太强烈了,3:1是根据经验得到的,将来可以订正一个可能更合理的系数。

要针对基层、中层、高层,市场、研发、职能,作战与支撑等不同人群的贡献性质和激励诉求,来差异化薪酬结构中长期与短期的构成比重,薪酬的结构管理不能一个模子、执行不能一刀切。要大胆探索出支持“即插即用”“众筹快闪”式用工模式的薪酬激励模式。

在分配中,战略性的问题公司做战略性的安排,非战略性的东西成长必须以贡献为中心,有些业务你说得天花乱坠的好,不产生利润就没有利益分享,这样评价机制慢慢就会有一个科学的方法。

暂时禁止评论

微信扫一扫

易采站长站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