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ASCII码对照表以及各个字符的解释(精华版)

2020-03-18 20:00:46 来源:易采站长站 作者:丽君

从程序的角度出发,C语言和 Unix 对 LF 的定义显得更加自然,而 MS-DOS 的实现更接近于 LF 的本意。

现在人们常将 LF 用做“新行(newline)”的功能,大多数文本编辑软件也都可以处理单个 LF 或者 CR/LF 的组合了。

VT (11)

Vertical Tab,垂直制表符。它类似于水平制表符 Tab,目的是为了减少布局中的工作,同时也减少了格式化字符时所需要存储字符的空间。VT 控制符用于跳到下一个标记行。

说实话,还真没看到有些地方需要用 VT,因为一般在换行的时候都是用 LF 代替 VT 了。

FF (12)

Form Feed,换页。设计换页键,是用来控制打印机行为的。当打印机收到此键码的时候,打印机移动到下一页。

不同的设备的终端对此控制符所表现的行为各不同,有些会清除屏幕,有些只是显示^L字符,有些只是新换一行而已。例如,Unix/Linux 下的 Bash Shell 和 Tcsh 就把 FF 看做是一个清空屏幕的命令。

CR (13)

Carriage return,回车,表示机器的滑动部分(或者底座)返回。

CR 回车的原意是让打印头回到左边界,并没有移动到下一行的意思。随着时间的流逝,后来人们把 CR 的意思弄成了 Enter 键,用于示意输入完毕。

在数据以屏幕显示的情况下,人们按下 Enter 的同时,也希望把光标移动到下一行,因此C语言和 Unix 重新定义了 CR 的含义,将其表示为移动到下一行。当输入 CR 时,系统也常常隐式地将其转换为LF。

SO (14) 和 SI (15)

SO,Shift Out,不用切换;SI,Shift In,启用切换。

早在 1960s 年代,设计 ASCII 编码的美国人就已经想到了,ASCII 编码不仅仅能用于英文,也要能用于外文字符集,这很重要,定义 Shift In 和 Shift Out 正是考虑到了这点。

最开始,其意为在西里尔语和拉丁语之间切换。西里尔语 ASCII(也即 KOI-7 编码)将 Shift 作为一个普通字符,而拉丁语 ASCII(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 ASCII)用 Shift 去改变打印机的字体,它们完全是两种含义。

在拉丁语 ASCII 中,SO 用于产生双倍宽度的字符(类似于全角),而用 SI 打印压缩的字体(类似于半角)。

DLE (16)

Data Link Escape,数据链路转义。

有时候我们需要在通信过程中发送一些控制字符,但是总有一些情况下,这些控制字符被看成了普通的数据流,而没有起到对应的控制效果,ASCII 编码引入 DLE 来解决这类问题。

如果数据流中检测到了 DLE,数据接收端会对数据流中接下来的字符另作处理。但是具体如何处理,ASCII 规范中并没有定义,只是弄了个 DLE 去打断正常的数据流,告诉接下来的数据要特殊对待。

DC1 (17)

Device Control 1,或者 XON – Transmission on。

这个 ASCII 控制符尽管原先定义为 DC1, 但是现在常表示为 XON,用于串行通信中的软件流控制。其主要作用为,在通信被控制符 XOFF 中断之后,重新开始信息传输。

暂时禁止评论

微信扫一扫

易采站长站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