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8天猫双十一线下凶猛,传统便利店未来该如何生存?

2018-12-03 20:27:47 来源:雄墨商业观察 作者:于海丽

同时,天猫新零售的发展也改变了很多人购物习惯,以前的双十一消费者购买的大多是一些服饰以及电子产品等,随着天猫新零售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线下实体店也走向了双十一,而天猫覆盖的消费场景也越来越多,比如此前被阿里收编的一些传统社区便利店和夫妻小店。在天猫新零售的推动之下消费者的选择不再只局限于传统的服饰和家电等产品,米、油、面等一些日常生活用品也成为了现在消费者选择的方向之一。

显然在天猫新零售没有全面覆盖生活消费场景之前,米、油、面等一些日常生活用品是传统便利店的业务,然而在天猫新零售的推动之下消费者选择了传统便利店以外的途径去购买这些生活必需品,从而切断了传统便利店的主要业务,根据雄墨观察查询了多家第三方机构的研究报告,报告显示国内目前零售小店数量超过600万家,也就是说这些零售小店都将面临着天猫新零售的威胁。

天猫必须改变自己

2018年天猫双11当晚,在接受来自全球的300多家国际媒体群访时,阿里巴巴CEO张勇表示:“在2018天猫双十一2135亿(成交额)的基础上,天猫双十一只有变得越来越不一样,才会走向3000亿,5000亿,1万亿。在雄墨观察看来天猫的确需要做出改变,变得越来越不一样才有能力能实现张勇对天猫未来双十一的期许。

首先,近年来的双十一,听得最多的就是:天猫变得越来复杂,套路越来越多这样的话语,天猫应该减少简化购买流程,少一些购物套路。比如近年来天猫双十一推出的预售模式,一些商家新推出的“预售模式”,因公示的规则不明示、不退不换等内容,引发消费者集体吐糟,还有不少“剁手族”犯蒙吐槽:数学学不好、脑洞不够大,今年“双十一”真不知怎么玩了。有网友发帖称,光是“购物津贴”就有叠加顺序:大促价(促销价)→单品级优惠→店铺级优惠→优惠券→购物津贴→红包等,这些看着相似实则大有不同的名词,就能把人绕昏了头。面对动辄需要一个 PPT 才能解释清楚的活动规则,我们心里自然产生了疑问:这些活动值得参加吗?如何作出取舍?

其次,天猫在购物方式上缺乏创新。在拼多多引领之下,京东、唯品会、网易严选、每日优鲜纷纷布局拼购模式。天猫的老对手京东,甚至拿出了佣金低至1%的资源倾斜力度,争取更多商家入驻京东拼购。就连淘宝自身也开始与支付宝合作上线了“拼团”功能,试水新的发展样式。拼多多的壮大除了本身拼购的模式之外也得益于微信小程序这样巨大的流量入口,微信除了流量充足之外还具有扫码即用、用完即走、无需用户安装的优点,是基于这些优点小程序能够更有效的导流以及分享,并且正在成为80后、90后等的主流消费者主要购物方式。反观天猫在这方面似乎并没有太大的动静。

暂时禁止评论

微信扫一扫

易采站长站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