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麟的赛麟中国汽车观:像华为一样造车
2018-07-08 21:11:43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冬梅
对汽车有了重新认知后,王晓麟将目光投向中国汽车市场。2014年3月,王晓麟与赛麟汽车公司结为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二者宣布共同进入中国市场。

赛麟品牌创始人王晓麟与史蒂夫·赛麟
在中国市场,人们很自然的将赛麟和王晓麟的姓名联系到一起,将赛麟划为中国市场的造车新势力中的一员。但实际上,赛麟汽车本身已经拥有着35年的造车历史。
赛麟汽车公司是一家专业的超高性能的汽车制造商,成立于1983年,该公司拥有完整的汽车设计、工程制造和生产经验。作为一个专业的汽车制造商,赛麟汽车充分利用其能力和规模,有效地开发和创新,从而比大多数单一产品的汽车公司更快地把产品推向市场。

赛麟品牌发展历程
2001年,600马力的赛车版赛麟S7R(Saleen S7R)发布。2005年,赛麟S7 TT(Saleen S7 TT)面向全球发布,新款S7 TT拥有双涡轮增压系统、V8引擎、在两具滚珠轴承的涡轮增压系统帮助下能够达到750马力的惊人输出数值,更令人咋舌的是其399公里的最高时速和百公里加速仅需2.8秒。是当时唯一可以和布加迪威龙一较高下的超跑车型。
在王晓麟看来,赛麟和其它的造车新势力是有区别的。最大的原因在于2014年赛麟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还没有造车新势力。
“2016年我们在如皋建厂,恰逢刚提出造车新势力的概念,把我们也裹进去了,赛麟被认为是造车新势力,只能说我们正好赶上了一个伟大的时代,中国的新造车势力风起云涌,被看作是新势力大军的一员,我们也很荣幸。”王晓麟表示,“赛麟有35年的造车经验,拥有完整的造车企业的成熟系统优势,严格来说,我们也不能算是完全的新势力。”
王晓麟的人才观
“汽车制造是一个系统化工程,需要各类专业人才的配合和努力,尽管赛麟在美国有着世界顶级的工程技术团队,来到中国还是需要全球优秀的人才帮助赛麟实现在中国本土化生产。”面对汽车预言家,王晓麟谦虚的表示,赛麟需要团队,需要来自五湖四海的团队。
尽管对人才求贤若渴,但王晓麟却并不赞成撒网式的网罗人才。与其它企业善于业内挖人不同,赛麟选择多维度层面的人才谋划。一个典型的案例是赛麟副总裁、主管市场营销的毛天华,一位曾来自于中国通讯行业领头企业华为的营销人。

赛麟汽车执行副总裁 毛天华
一段公开资料曾这样描述毛天华:他花了三年时间,确立了华为在英国和爱尔兰通讯界的领先地位。在加拿大的第一年,全面打开了加拿大市场。在美国,毛天华又主导并促成与美国第三大运营商Sprint的网络基础设施合作,在业内引起轰动。
如果说毛天华是赛麟从行业外找来的跨界营销奇才,那么赛麟研究院的负责人马春野则是在行业内摸爬滚打多年的技术老炮。

赛麟汽车副总裁、研发总院院长 马春野
与诸多高调的行业技术工程师相比,马春野性格踏实务实,以至于虽然头顶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的光环,却很少站在聚光灯下,被舆论关注到。
1989年,刚从北京科技大学机械工程专业毕业的马春野,被美国密歇根大学制造系统工程专业录取。1996年,顶着无数人羡慕的目光,马春野进入了福特,成为了当时世界顶级汽车集团的技术工程师,并历任工程主管、经理等职务。在此前的媒体采访中,马春野对这段经历多以“幸运”二字草草带过。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00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