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麟的赛麟中国汽车观:像华为一样造车
2018-07-08 21:11:43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冬梅

管理新模式,造车老规矩,这是王晓麟的造车观,也是赛麟的企业特质。在新势力造车大潮中,已有35年造车历史的赛麟汽车明白,新旧并不是衡量造车企业的标准,新成立的企业可以采用传统的打法,传统企业也可以采用创新的理念。
一件休闲西装外套,一件白色衬衣,一双潮流皮鞋,在公众面前,王晓麟和外界平时见到的车企老总似乎有些不同。
熟悉王晓麟的人,往往给他贴上华尔街大亨、著名律师的标签;不熟悉王晓麟的人,往往会用“造车猛人”这样的惊悚标题取悦看客。
从中国公务员到美国留学生;从杜克大学优秀毕业生到美国知名律师;从金融领域到汽车制造业,王晓麟看似不合逻辑的背景履历为他背后的汽车企业赛麟也贴上了一丝神秘的色彩。
6月24日,面对汽车预言家的镜头,王晓麟展现出的既不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华尔街精英,也不是牛皮吹上天的“造车猛人”,而是一个已经在汽车制造业摸爬滚打十年的汽车人。十年中,他将金融与汽车、资源和技术融合,一步一步地实现自己的造车梦。
两小时的对话,王晓麟与赛麟汽车的形象让他用最朴实的话语描述的越来越清晰。用王晓麟形容,自己做了汽车,才知道实业多难,因此更加敬畏,更加踏实的做汽车。
持续10年的造车梦
有人评价王晓麟是所有汽车企业董事长中最会开车的人,也是所有赛车手中最会造车的人。和他接触后会发现,这句话不是恭维,而是对王晓麟最恰当的比喻。
1989年,湘潭大学毕业的王晓麟来到长沙西区人民法院担任书记员,也是在这一年,王晓麟学会了开车。在这份外界看起来稳定有前途的工作岗位上,王晓麟工作2年后辞职选择了出国留学。
在理念、观念还不够开放的当时,放弃一份稳定的工作选择辞职需要勇气,但不羁的性格和跳跃的思维让王晓麟认为,必须走出去看看。

面对汽车预言家,王晓麟两个小时的时间描述自己对汽车的思考
上世纪90年代初,刚到美国的王晓麟选择了熟悉的法律行业继续求学,在获得了杜克大学法律博士后,他选择进入了世界金融的核心——华尔街谋求生路。
在繁华的华尔街,西装革履的美国精英似乎并没有人注意身边多了一个黄皮肤的法律人才。王晓麟回忆起在初到华尔街的时光,印象最深的既不是第一次完成事业突破的兴奋,也不是拿到第一份高额薪水的喜悦,而是和朋友自驾探索美国的经历:“我至今可以回想起和朋友第一次从纽约开车到洛杉矶的‘疯狂’之旅,这场没有告诉家人的旅行开始了我的汽车生涯”。
华尔街工作的便利加上对汽车的兴趣,为王晓麟进入汽车制造行业埋下了伏笔。
时间进入到2007年,美国雷曼兄弟与美林证券突然爆出变局,前者申请破产保护,后者被美国银行收购。以此为标志,史称2008年次贷危机的金融风暴毫无征兆的从华尔街爆发,众多美国企业抵不过持续走低的经济不得不宣布破产,其中包括通用汽车。
通用汽车在当时被称为美国最骄傲跨国汽车公司。这个创建于1908年的企业几乎见证了整个汽车时代的变革,从1931-2007年占据世界汽车业头把交椅长达77年,创造的奇迹不甚枚举。就美国人而言,通用不仅限于此,在他们心目中,这个百年老店承载了几代人的光荣和梦想。
通用汽车摧枯拉朽式的破产历程,刺激了曾经给通用汽车金融公司做产品结构的设计的王晓麟,为什么通用会破产?传统汽车制造出了问题吗?
王晓麟找来了多方资料,想要试图找到什么原因导致了通用的破产,但却意外的发现,通用汽车破产的时候,其金融公司仍然处于盈利状态。
汽车制造的魅力让王晓麟开始着迷。早在世纪之交的2000年前后,王晓麟出于工作的原因,参与过不少汽车公司的业务:代表一家中资公司收购英国百年老店罗孚汽车(即今天荣威、名爵的前身)、介入戴姆勒和克莱斯勒的资产剥离……通过一系列的工作接触,王晓麟熟悉了多种类型汽车企业的管理体系,越发坚定了造车的信念。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00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