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力低端机市场,华为小米能将“内战”打遍全球?
2018-07-03 15:43:37 来源:易采站长站 作者:王丽
上市之前的重要节点,雷军将小米 8 的发布会选在了深圳:「让友商看看小米创业 8 年做出来的成绩」。
雷军的玩笑绝对不是随便开的,在上市筹备过程中,雷军放言:「未来 10 年,世界上最大的手机公司极有可能是一家中国公司,不是华为,就是小米。有极大的概率,就是小米。」
华为这厢则从不谦虚,余承东认为「华为成为全球第一是历史必然」,而华为旗下品牌荣耀的 CEO 赵明,都已将未来三年的奋斗目标定为全球前五。2018 年,荣耀的战略是「拥抱全球」,预计在 2021 年将海外销量占比提升至 50%。
回望一下小米 2017 凭借海外销量的完成的逆袭,荣耀颇有一副「追杀到全球」的竞争架势。
顺着华为及荣耀的战略再往前翻,总指挥任正非老爷子口中「友商低端手机有穷人市场,不要轻视他们,华为也要做低端机」,实在有点制定战略打击目标的意思。
要成为全球最大的手机厂商,低端机自然是第一战场,而小米作为这个战场上的「常胜将军」,华为绕不过去。
绕不过怎么办?打。而且不止是在国内打,还要打到印度,打到欧洲,打到拉美,打到全世界去。
2018 年第一季度,根据 Counterpoint 提供的全球手机销量排行,华为占比 11% 稳坐第三,小米逆袭后以 8% 排行第四。尽管和三星 22%、苹果 15% 还有差距,但华为 14%、小米 101% 的逆流而上的出货量增长率,足够令两者用同样的野心,在未来几年争夺「全球第一大手机厂商」的头衔。
眼看着华为小米的「全球内战」即将全面打响,是时候看看,全球市场上两者都抓到了什么铠甲,又暴露了哪些软肋。
华为小米全球「内战」战场一览2017 年,小米凭借海外市场尤其是印度市场的暴涨完成了逆袭,亮眼的数据逼迫着华为带着荣耀加快全球化的进程。在了解双方的战争之前,先要对全球手机市场的销量分布有一个了解。

上图是小新依据 GfK 提供的数据,制作的「世界七大地区 2018 Q1 手机销量一览」。从图表中可以看出,尽管中国市场人口红利消失殆尽并出现大规模下滑,但仍然以绝对优势成为全球最大手机市场。国内市场作为大本营,斗争局势相对复杂,留到下文再谈。
而海外市场,南亚地区市场规模位列第二,由于此区域包括印度、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巨大的人口红利提供了销量上涨的空间,因此成为手机厂商的兵家必争之地。而随着中国人工成本的提高,「世界工厂」正在逐步向东南亚转移,这与手机市场的战略转移不谋而合,其背后的根源,都是巨大的人口数量在支撑。
从最近小米的举动来看,东南亚之外,欧洲成为了南亚之外的第二战场。欧洲作为发达国家聚集的地区,其市场成熟度和消费能力,从印象来看与小米擅长的低价打法并不契合。
但是,如果细致分析则可以了解到,欧洲作为发达市场,在手机需求上呈现出的「消费降级」姿态,给了小米发力的机会。

根据 Statista 提供的数据,欧洲智能手机的平均售价,从 2013 年的 419 美元,大幅跌落至 2017 年的 259 美元,与亚洲、拉美等发展中地区差异并不大。
折合人民币 1700 元的平均售价,正是小米中端机型的主要价位区间,凭借小米的诸多机型在这一价格区间的性价比表现,足够为其开拓欧洲市场提供动力。
这也正是为何,Canalys 调研显示 2018 年第一季度,小米以 5.3% 的市占率飙升至欧洲第四。显然,在欧洲,华为与小米还会有一场大战。
南亚及欧洲之后,中东及非洲、拉丁美洲,极有可能在三年之后,成为华为小米的主要战场。这些地区经济相对落后,人口优势同样不够明显,因此目前来看战略地位还得不到重视。但是,随着竞争进入新的白热化阶段,这些新型市场必然会成为继中国、南亚和欧洲之后,最后一个备受瞩目的战场。
最后要说的北美及东亚环太平洋地区,则是华为小米想要而不得的区域。北美地区市场规模庞大同时平均售价远高于其他地区,是手机厂商未来提高利润、品牌知名度的重要战场。但是,受大环境影响,华为和小米短期内都难以攻入。这里存在着太多的未知数,因此近期内可搁置不谈。
而环太平洋国家,包括韩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市场相对封闭且规模不大,对于华为小米未来的格局并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0061号